第9章 進京(1 / 3)

兩名知客僧匆匆出門去迎客,不到片刻之間其中一名僧人便匆匆返回,向睿見稟報道:“住持師傅,代州及五台縣大小官員齊至山門,說是有京城來的欽差大人要來宣旨。”

睿見吃了一驚,他雖然深得當今天子崇信,但自己已有數年不曾入京,朝廷雖然每逢年節各有封賞,但從未像今日這般大張旗鼓地遣人探視。他立刻吩咐道:“敲鍾召集全寺僧眾到殿前來。”

悠揚的鍾聲在雪花紛揚的天地間回蕩,大小僧眾匆匆披上袈裟,一股腦地湧到大殿之前。此時睿見已經帶領幾名知事親隨來到山門外,卻見自山門蜿蜒而下足有數百人之眾,且都是步行而來,顯然轎馬等物皆已留在山下以示虔誠。為首一人白麵短須,看上去年齡還不到三十,顯然便是京城來的欽差,身後代州軍政長官端立兩旁,顯然都有些不勝嚴寒,反倒不如這貴官顯得器宇軒昂。

那人一見睿見手持錫杖迎出門來,立刻搶上前去行禮道:“睿見大師,你老人家身子可好?”

睿見定睛看時,覺得這年輕人甚為眼生,但見他衣飾華貴,隻得笑道:“天使一路辛苦了,小寺鄙陋,本不堪招待貴客,隻是現下風雪逼人,還望進寺來稍作休息。”

那人恭恭敬敬地道:“後生小子,不敢煩勞大師。”

一行人由睿見迎入客堂,路上代州節度告知睿見,此人乃是今年新科狀元陳堯叟,其弟陳堯佐乃是上一科狀元,其父原是太原府婁煩縣知縣陳省華。睿見倒是聽說過這父子三人,陳堯叟今年在殿試時應答得體,辭意暢達,當今天子龍顏大悅,欽點他狀元及第。後來聖上聽說他父親也頗有賢名,召進京來一見之下果然不虛,即刻將陳省華提升為五品的太子中允。

自有開科取士以來,兄弟二人皆高中狀元者,應是陳家拔得頭籌,而以陳堯叟少年得誌卻又毫不張狂,更是萬分難得。賓主在課堂奉茶敘話已畢,陳堯叟便請出禦書丹詔,眾人跪下聽旨。

原來是汴京大相國寺住持日前剛剛坐化,當今天子感念睿見大師佛法精湛,卻一直偏居邊陲,此時便想令他接任大相國寺住持,因此令陳堯叟專程到五台山頒旨召他進京。

陳堯叟臨來時天子便已向他安排停當,聖旨宣讀完畢,立刻便扶起睿見道:“恭喜大師,大相國寺乃是當下海內第一名刹,非大德高僧不足以擔當住持。不知大師需要多少時日才可到任,下官好向陛下回複。”

睿見一時間愣住了,但他終究見識廣博,立刻定了定神道:“蒙聖上厚愛,老僧何德何能,怎堪擔當大相國寺住持?”

陳堯叟笑道:“下官臨來之時,聖上曾專門囑咐,說大師極有可能嚴辭不就,若是如此的話,下官就可以直接在太平興國寺剃度了,就連隨同而來的四十名禁軍好手,也一律就地出家,一起侍奉大師,不必再回東京了。”

睿見瞠目結舌,連連道:“這,這,這如何使得?聖上可真是給老僧出了道難題。”他猶豫片刻,終於咬咬牙道:“好好好,何處青山不道場?既然聖上如此看重老僧,老僧不辱使命便是。隻是老僧走後,這寺中誰來主持,不知大人可有明示?”

陳堯叟微笑道:“此事但憑大師安排,代州主官現皆彙集於此,大師無論選了誰,他們都一力支持。”他望了望代州節度使、觀察使及知府等人,眾人連忙稱是,並無一人表示異議。

睿見歎道:“一時之間,倒是頗費思量。”他掃了一眼殿前端立在風雪中的眾僧,向陳堯叟道:“如今聖旨已接,可否令他眾人先行進入禪房避一避寒?”

陳堯叟立刻歉然道:“是下官疏忽了。”接著走出客堂,向眾僧高聲道:“有勞各位師傅了。今日天子恩典,為各位師傅每人新做袈裟兩身,僧鞋四雙,著代州府即日量體裁衣,限期完工。請各位師傅先自回房歇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