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將文坤的婚禮安排在文琳之後。”允熥聽她說的有理,就答應了。
文垣的婚禮與敏兒一樣萬人矚目,文圻、文琳與文坤的婚禮就差了些,畢竟文垣是太子。不過從海外趕回來的藩王都是一場不落的參加婚禮,本就在中原的勳貴王爺更不會缺席,從場麵上來說倒是不差什麼。
等文坤的婚禮舉行完畢,海外的藩王就要離京返回封地,昀芷也要返回印度與丈夫團聚。但允熥卻把親妹妹昀芷與親兄長允炆留下了。允熥對他們說道:“二哥,四妹妹,自從二哥封到漢洲,咱們兄弟已有十多年未曾見過麵了,弟弟有些話想和兄長聊一聊。四妹妹,自從建業十五年你與無忌去了印度,也已經五年多沒見過了,為兄也有話想要與你說。而之前這幾個月弟弟十分忙碌,沒有許多時間與你們說話,就留你們在中原再陪弟弟一兩個月。”
“而且,”允熥看著允炆與昀芷又道:“二哥四妹,你們也已經十多年沒見過麵了,難道就沒什麼話想說?”
“這個,”允炆和昀芷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因允熥成了皇太孫,允炆一是避嫌二也是不擅長與女孩子打交道,所以一直是允熥對四個妹妹履行長兄的職責,昀芷又是四個妹妹中年紀最小的和允炆接觸不多,所以他們確實沒有話好說。
不過昀芷很快笑著說道:“妹妹早就猜到三哥會留二哥與妹妹在京留幾日,自然要等著三哥出言挽留妹妹後,才順勢答應。”
“哈哈,你呀,永遠這麼機靈。”允熥笑著說了一句。他又看向允炆:“二哥難道不想留在中原與弟弟聊一聊?”
“我也十多年沒有回過家鄉了,下次回鄉或許又是十年之後,也想多在京城待幾日,與親眷敘舊,自然也想與官家說話。”允炆也已經想好了言辭,出言道。
“好,既然如此,過幾日你們就與我一道北巡。”允熥道。
“北巡?”允炆和昀芷同時驚訝的說道。
“就是北巡。”允熥道:“從建業六年冬至今,我也已經十三年多沒去過除鳳陽府之外的地方,早就想出巡一番。正巧去歲新設立天津市舶司,這個市舶司又是我推進北方繁榮十分要緊的一步,所以決定親自去瞧瞧。”
“線路則是從京城北上沿著江淮之間的運河來到徐州,從徐州走兗州府、濟南府、河間府至天津;回程則是天津來到北平,從北平南下保定、真定、順德等一路南下至襄陽,從襄陽乘船回京。”
“這一路走下來,至少也要四個月,我在中原滯留的時間也太長了些。”允炆道。他是趁著北半球夏季的北赤道暖流返回的中原,若想回去,最合適的時間仍然是夏季,順著北半球的北太平洋暖流返回。可若是他陪著允熥北巡,等四個月後都是九月底了,根本沒有合適的洋流能夠返回。雖然冬季逆著洋流回去也不是不行,但畢竟危險,他可不願冒險。
而且他也不想離開封地太久。他長子就是嫡子,與敏兒同歲,今年已經二十三歲。二十三歲當然是可以治國理政的年紀了,允炆離開封地前也將權力交給長子。可如同大多數人到中年的君王一般,他也擔心被儲君篡奪了權力,所以雖然將權力交給長子,也留了一手。但他對於自己留的這一手也不是很放心,生怕自己離開封地的時間太長權力被長子完全拿走。
“這好辦。”允熥笑道:“讓船隊前往直沽港等著,你從天津上船返回漢洲。最晚七月份也能趕到天津,不至於耽誤了行程。”
“既然如此,我願意與官家一並去北巡。”允炆答應。
得到他的答應,允熥又看向昀芷。“妹妹在印度的總督府還有無忌看著呢,也不必著急,怎會不答應?”昀芷笑道。
“好。那就這樣說定了。過幾日,咱們一同去北巡。”允熥最後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