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9章 沿著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2 / 2)

“比皇兄說的要大。”允熞笑道:“整個黑龍江下遊、烏蘇裏江流域,弟弟都沿著河流建了城,黑龍江入海口附近、沿海地區、甚至北阿依努地上也都修建城池。若是從地圖上看,弟弟控製的土地可比二十叔更大。”

“但實際控製的土地比二十叔小許多。”允熞又道:“弟弟所控製的,除了南至永明城、北至興凱湖、西至綏芬河、西北至七台河這一帶,與黑龍江、烏蘇裏江中間夾著的那片平原外,其他地方隻是河流附近是弟弟實際控製之土,稍遠一些就不是了。”

“至於這樣的原因嘛,也是因為弟弟所擁有的人口太少了。永藩的漢人比英藩更少,根本填不滿這麼大的土地。皇兄,弟弟請求皇兄,以後再流放犯人,多向永藩流放幾個。”允熞最後說道。

“官家,臣也請求官家多向英藩流放幾個漢人。”朱鬆也說道。

允熥並未馬上說什麼,而是看向地圖。‘依據適才朱鬆與允熞的說法,整個關東最精華,也是後世人口最多、開發程度最高的地方,鬆嫩平原、遠東濱海邊疆區,以及黑龍江中下遊,都已經被他們二人占據。至於其他地方,或許資源豐富,但直到六百年後仍然地廣人稀,大明現下又不缺資源,更要緊的是關東根本不必擔心有其他國家搶占,讓他們先好好經營現下已經占了的土地,不必著急占其他地方。’允熥想著。

確定了這個想法,允熥笑著說道:“關東的精華都讓你們占了,還有什麼不知足的?至於那些尚未占據、仍被部族控製的土地,讓部族去占好了。”

“皇兄,關東可是一片十分富饒的土地。根據我們派出的探索隊的探索,整個關東至少是直隸、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省麵積的總和,而且多平原少山地,土地又十分肥沃,若是得到開發,足以容納數千萬人口,皇兄可不能這樣不管不問啊。”允熞有些著急地說道。

允熥沒有指出他話語中的錯誤,而是說道:“我知曉關東麵積廣大、物產豐富、土地肥沃,可以容納許多人口。問題在於,我怎麼增加給你們兩個藩國的人口?西域需要人,漢洲需要人,南洋需要人,甚至印度、孟加拉和馬達加斯加島也需要人,這麼多地方需要漢人,我從哪裏變出人來給你們?”

“關東為何排在後麵?”允熞道。

“因為關東根本不必擔心有別的國家來爭奪。”允熥給出了真正的緣故。“西域臨近天方,離著拂菻也不遠,壓力巨大,需要許多漢人穩固藩國;漢洲土人眾多,雖然他們已經自認為是漢人,但畢竟不是真正的漢人,還需要更多的中原子民前往漢洲;南洋雖然也沒有能抗衡大明的強國,但土人比關東要多,需要盡快讓漢人布滿這些番國。這樣算下來,關東隻能放在後麵。”

“臣等明白了。”朱鬆與朱允熞隻能沮喪的說道。

“說了不要自稱為臣。”允熥又道:“不過我也不會完全置關東於不顧。”

他指著地圖,沿著山海關——遼西走廊——沈陽中衛城——開原——長春等地,一直到永明城用指甲劃了條線,說道:“我打算沿著這條線修建一條軌道。有了這條軌道,就能將英永二藩與華北連接起來,促使更多漢人自發來到關東。”

“有軌馬車能運送的東西不多,運力有限。”允熞說道。他在自己的封地內從永明城到烏蘇裏江沿岸的虎林城已經修建了一條軌道,運力遠遠比不上河運。

“總比連軌道都沒有強。而且很快,軌道能夠運送的東西就會多起來,即使仍然比不上河運,但也相差不遠,而且速度要快得多。”允熥說道。

“還有這樣的事情?”朱鬆與允熞對視一眼,都不大相信。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你們隨我回京親眼瞧瞧就能明白。”允熥沒有多說什麼,隻是這樣說道。

“那弟弟就與二十叔一起隨同皇兄一起返回京城。”允熞答應道。

說過這話,允熥就沒什麼正事要與他們叔侄說了,又隨意聊了一會兒,已經到了午時。朱鬆與朱允熞先一步向膳堂走去,允熥與適才在一旁的文垣落在後麵。見離著叔祖叔叔已經有了幾步路,文垣低聲說道:“爹,聽適才的談話,爹爹放棄五十年內撤銷英永二藩的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