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9:****(2 / 3)

“資本家當然不願對工人讓步,他們寧願雇傭大量打手鎮壓工人運動,也不願給工人漲工資。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工人組織提出了更為激進的口號,甚至發動起義。但他們無一例外都失敗了。被資本家控製、有軍方支持的國家,是普通民眾無法推翻的。但就在此時,發生了一件預料之外的事情,改變了局勢。”

“這件事情,就是344年爆發的印度變亂。在征服印度後,印度逐漸成為帝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它不僅是原材料供應地與商品銷售地,還成為了帝國的兵源地。許多婆羅門教徒成為帝國士兵,跟隨漢人組成的軍隊征戰四方。”

“帝國在印度的統治一開始注意維護當地婆羅門王公的利益,但在資本家掌權後,為了獲得更多利潤,他們開始侵害婆羅門王公的利益,加重了帝國與婆羅門王公的矛盾;同時,總督府逐漸開始推行漢化,又引起了普通婆羅門教徒的不滿。”

“變亂的導火索則是子彈潤滑油的傳言。在印度士兵中一直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帝國用牛脂做潤滑油塗在彈上。當時在裝子彈之前,士兵必須用牙齒咬破彈殼,婆羅門教徒忌諱用嘴接觸禁忌牛的脂肪,對此十分不滿。盡管帝國軍官反複宣稱這種說法是謠言,但印度士兵並不相信。”

“344年四月初七,德裏右衛第一千戶第二百戶的一百多名印度士兵公開拒絕使用配發的子彈,帝國軍官將人抓起來,把子彈塞入他們口中,隨後送往監獄囚禁。此事傳開後,印度士兵群情激奮,最終在四月初九發動變亂。變亂的消息傳出後,各地的王公與普通民眾紛紛支持,變亂逐漸擴大到大半個印度。”

“印度變亂持續了三年多,帝國先後調動數十萬軍隊趕赴印度平定變亂,雖然最後變亂被平定下去,但帝國也損耗巨大,國力空虛。”

“這就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戰死、受傷士兵的撫恤問題。在鎮壓印度變亂的過程中,有數萬士兵戰死,數萬士兵重傷或殘疾,急需撫恤;但帝國中央的國庫當時空空如也,資本家又不願意從自己口袋裏掏錢,沒錢撫恤他們。當時帝國實行的仍然是昭帝改革後的軍戶製度,士兵與中下級軍官互相之間多沾親帶故,對戰死或重傷的士兵不撫恤,使得所有參與鎮壓印度變亂的軍隊的士兵絕大多數都對帝國不滿。這時他們又接觸到了**主義思想,逐漸萌生了反抗政府的想法。”

“之後又發生了一件事情。348年八月十二,開封左衛的一名戰死者之子前往軍隊駐地討要撫恤,被指揮使的親衛毆打一頓後扔了出去。這人被鄉親扶回去後不久就死了。”

“這件事徹底激怒了開封左衛的士兵,他們於349年八月十二日深夜打開軍火庫,發動起義,打死了指揮使、指揮同知等人,隨後高呼‘**主義萬歲’的口號攻打開封城。駐守城池的士兵完全沒想到會有人起義,再加上士兵多有信奉**主義思想的,此時紛紛倒戈,開封城迅速被攻陷。這就是第二次社會革命的起點,開封起義。”

“起義軍攻陷開封城後,與開封右衛和開封中衛取得聯係,也讓這兩個衛的士兵參加了起義軍,又通電全國宣布起義,而且公開了發動起義的原因,宣稱要依據**主義思想建立一個沒有剝削、沒有歧視、人人平等、天下大同的社會。”

“通電發出後,帝國中央極為惶恐,馬上調集軍隊平叛;但通電徹底點燃了在所有士兵、工人與農民心中的怒火,許多軍隊拒絕平叛,甚至將高級軍官處死宣布發動起義;工人合農民紛紛與附近的軍隊取得聯係,幫助起義軍攻打城池,甚至拿起軍隊分給他們的多餘武器與平叛軍作戰,戰亂迅速波及到整個中原與大多數南洋藩國。因這次並不是普通的農民起義,而是在**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有組織、有政治理想的舉動,所以史學界稱之為第二次社會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