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義的偉大,在於他無私奉獻,吃苦耐勞;在於不圖名利,不計得失;幹部們說,郭明義的偉大,在於埋頭苦幹,精益求精;在於勇挑重擔,爭創一流。
他外表普普通通。難怪有人說,在郭明義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你可能認為報告團中的某個人是他,結果最沒想到的那個人才是他。
他的經曆也沒什麼特別。1982年從部隊退伍來到公司,先後做過駕駛員、宣傳幹事、統計員兼人事員、英文翻譯等工作,1996年至今的15年,一直在茫茫鐵礦山下擔任采場公路管理員。
他的事跡也不轟轟烈烈。
身為幹部,在采場卻一直和工人紮堆兒幹活,15年,最苦最累最髒最危險的活兒他都搶在前頭。
身為勞動者,每天提前兩小時上班,15年,他在一個崗位上就累計獻工15600多小時。
身為管理者,他製定的技術標準、考核辦法等,填補了公司采場公路建設上多項空白。
他的話更簡單。“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黨員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黨員就要有螺絲釘精神”。
郭明義的偉大,在於他平凡的定位,30來年,他就是“黨員”和“螺絲釘”。這個定位,是他所有行動的起點和終點,是他“偉大”的出處。在他看來,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要忠於職守、全力付出、追求卓越。這是盡一個共產黨員的義務、本分而已。
2008年2月,被稱為“亞洲第一移”的齊大山鐵礦礦石破碎站下移工程開始了,礦裏下了突擊令——12個小時內修好路麵!
將一座高20多米、寬15米、重900多噸的鋼鐵建築物用特種車移走,如果路麵稍有不平,就會造成側翻。
當時,采場雪花飛舞,寒風刺骨,皮帶下麵的礦石堆早已凍住了,推土機根本推不動,隻能用鉤機錘頭一點點地打,路因此修得異常緩慢。
郭明義患了重感冒,一直在打冷戰,誰勸他下山,他都不走。“這麼關鍵的時候,我怎麼能不帶頭堅持?”就這樣,為保證破碎站順利下移到新的工作平台,郭明義一直在現場指揮監督,從早上5時一直站到第二天淩晨2時。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鞍鋼生產遇到了困難。郭明義不僅組織了保產突擊隊,還想方設法進行管理創新,縮短汽車運距,發揮鏟運設備效率,降低采礦成本。在郭明義的帶領下,每條道路工期由原來的平均3天降為2天,這樣就可以每年為企業多創效益1500萬元。
近幾年,采場的主次幹道路麵維護質量逐年上升,星級公路達10公裏,公路達標合格率98%。齊大山鐵礦連年名列全國冶金礦山企業電鏟、生產汽車效率第一名。
捫心自問,每天提前兩小時上班,你能堅持多久?三五天,半個月,一個月,或許沒一個人敢說能堅持半年的。但15年,他在一個崗位上累計獻工15600多小時,相當於多幹了5年的工作。
甘做一顆螺絲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甘做”,要求具有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不急功近利求政績,不嘩眾取寵爭虛名。從這個意義上說,螺絲釘精神體現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反映了一種信念。
“從入黨那天起,我就選擇了跟黨走,多為別人奉獻的人生道路”。為黨的事業身心相許,是郭明義奉獻的源泉。
30年來,郭明義奉獻給企業的不僅是時間、青春和汗水,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即使需要他獻出生命也毫不猶豫。
郭明義同誌告訴我們,一個黨員領導幹部要始終保持自己作為優秀的社會公民和高尚道德者的這種大義大愛,而且始終牢記著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神聖使命和責任,把他對人民對社會對國家的深厚道德情感和道義關懷自覺升華為對黨的無限忠誠。
知識鏈接:向周總理看齊,慎待手中的權力
周總理一生的偉大人格魅力感人至深。堂堂一國總理,可謂“權力至上”,為自己的親人安排個工作應該是舉手之勞的事情,但是,周總理在親情麵前卻一直鐵麵無私,時刻保持清醒。總理沒有後代,侄兒應該是關係比較密切的親人了,但是,在侄兒的工作安排上,周總理沒有搞特殊,而是積極地做思想工作,讓他回老家工作,直到總理逝世時,侄兒仍在淮安中學當老師。
周總理不給親人安排工作,這是周總理高尚品格的一個“縮影”,周總理在親情這一“棘手”問題上不犯錯誤,更不會在其它事情上違反原則,也許正是因為較強的原則性,周總理才得以帶領全國人民力挽狂瀾,才得以開創新中國的外交事業。十裏長街送總理,聯合國為他降半旗等等,這正是對“無情”總理的深情告別。周總理已經離開我們很長時間了,但是他對待親人的“無情”卻時時被人提起。周總理為領導幹部們樹了一個榜樣,更扇了少數公權私用者的臉。
蕭伯納就曾說過:“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隱藏著甜蜜的愛。”試問,誰沒有親人?誰不想讓自己的親人有一份體麵的工作,自己的家庭能夠美滿幸福?但是,在親情與原則之間,原則更為重要,尤其是對於手中握有一定權力的領導幹部來說,更應該處理好親情與原則的關係,不能將親情淩駕於原則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