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人文地理大觀(1)(1 / 3)

威尼斯水城

中國人所熟悉的馬可·波羅是威尼斯人,他出生在富商的家庭,1271年17歲時隨父親科羅與叔叔馬費歐航海旅行到中國,受到蒙古大汗忽必烈的接見,成為了忽必烈派往鄰國的大使。經過21年特使生涯後,1292年才回到威尼斯,長年不用母語,他已經不會講家鄉話了。家人把他拒之門外,引來大群人圍觀,直到他撕開身上韃靼人長袍,露出黃金家人才讓其進了屋。馬可波羅帶回的鑽石珠寶、他鄉異國的奇異經曆和東方古國的文明讓威尼斯人大開眼界,尤其是他對黃金“其數無限,地鋪金磚”的描述更讓人向往。

而我們對這位不同尋常的旅行家的故鄉也有著同樣的興趣與向往。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這個麵積不到8平方千米的城市,一度曾握有全歐洲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

威尼斯的曆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這個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遊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裏亞海中的這個小島。肥沃的衝積土質,就地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威尼斯10世紀開始發展,14世紀前後,這裏已經發展成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譽為整個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業、貿易、旅遊於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紀為威尼斯全盛時期,成為意大利最強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國”、地中海貿易中心之一。16世紀始,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威尼斯逐漸衰落。1797年,威尼斯屈從於拿破侖的統治,有著一千多年曆史的威尼斯共和國從此滅亡。1849年反奧地利的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直到1866年威尼斯地區和意大利才實現統一,從此成為意大利的一個地區。

威尼斯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麵積不到7.8平方千米,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其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綴接相連。整個城市隻靠一條長堤與意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這裏建築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後就蓋房子,那兒的房子無一不是這麼建造的。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麵是石頭,下麵是森林。當年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這樣的房子,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它不會爛的,而且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此前考古者挖掘馬可·波羅的故居,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後才會被氧化而腐朽。

島與島之間隻憑各式橋梁錯落連接,初來乍到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沿著這條“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於14至16世紀,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

平日裏大運河真的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樣,各式船隻往來穿梭其上,最別致的當然還是貢多拉。

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偉大的文藝複興和拜占庭式建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聖馬可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複興的一個重鎮,產過曆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瓦格納在這裏與世長辭……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築延續到今天,它獨特的氣氛令遊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來過的威尼斯遊客都戀戀不舍,樂而忘返。

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Tower)是世界遺產,建於1174年,塔高約60米,由於地表塌陷每年傾斜1.2毫米,按此速度推算,可能在200~1000年後倒塌。

比薩斜塔所在的奇跡廣場上,有不少幾乎和斜塔同期修建的大教堂、洗禮教堂等建築藝術傑作。修建斜塔時,它在整個廣場的設計規劃中隻是教堂的一座由乳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鍾樓,確切地說,斜塔隻是個“配角”。1174年,人們開始修建鍾樓,修建過程中因地基沉陷而發生傾斜,800多年來斜而不倒,以斜勁“喧賓奪主”。

比薩斜塔的塔體由8個層麵組成,在直徑16米的塔體中心有可以上下的螺旋形台階約300級。人們通過台階可以直接登到塔頂。每個層麵周圍是用大理石雕塑的柱廊,以前人們可以在每層柱廊間繞塔一周,但是現在為了遊人的安全,登塔者一律不準走塔體的外圈,從底層到第七層全是走塔體內的台階。走這段路時,人們幾乎看不到外邊的景色,因此對塔體的傾斜感受不深。但是,當遊人到了第七層與第八層之間時,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由於塔體自北向南傾斜5.5毅,第七層與底層相比,已經傾斜了四五米。而且,從第七層往第八層攀登時,空間是開放的,人完全走在外麵,雖有護欄保護,但由於塔體斜度加大,站在上麵總覺得自己的身體也是斜的,有欲墜之感。有些遊人的腿開始發軟,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仿佛下麵就是萬丈深淵。盡管站在高處可以觀賞比薩城的全景,但由於腳下傾斜,遊人已顧不上欣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