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森林草原大觀(4)(1 / 2)

巨柏自然保護點所在的尼洋河流域,山崖陡峭、地形複雜,尼洋河順著蜿蜒的山穀由西向東南迤邐而行奔騰不息,兩側山峰林立,氣勢雄偉,多為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圍繞的狹窄穀地,隻在東南端與雅魯藏布江交彙處有一缺口,潮濕的季風氣候得以逆流而上。整個大氣候受這種季風氣候影響,分布著大麵積繁茂的原始森林。

在大地形氣候之內,由於局部小地形的變化,地理空間水熱條件又被重新分配。南坡較北坡光照強,日照時間長,溫度高,蒸發量大,土壤的物理作用和化學作用都較強烈,土壤有機質積累少,較北坡幹旱貧瘠,加之坡度的影響,南北坡的自然環境條件有其明顯的差別。植物種類隨著環境條件的不同,各自占領其適宜的地盤。尼洋河中下遊的北坡、東北坡多分布著鬱鬱蔥蔥的針葉、闊葉原始森林,南坡卻多為稀疏、喜暖、喜光、耐旱的疏林灌叢,巨柏自然保護點就位於這樣的南坡上。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海不在深,有龍則靈”。遠眺山麓的巨柏群,麵積不大,但步入林中卻參天蔽日,蒼翠蓊鬱,林濤陣陣,鴉啼蟬鳴,蜂擁蝶舞,看那老少巨柏,亭亭玉立,株株挺秀,好一派壯觀的氣勢。

巨柏也稱雅魯藏布江柏木,藏語稱“秀柏”,是裸子植物中柏科家族的一個分支,柏木屬的一種。柏樹家族在世界上有22個屬、150種,我國有8屬30種6變種。西藏生長著側柏、柏木、圓柏和刺柏等4屬,共12種,2變種,占西藏森林總麵積的8.5%。

柏科家族在裸子植物中,適應性最強,分布最廣,幾乎遍布於地球上凡是能生存喬木的地區。在西藏以藏東橫斷山區北部海拔3200~4300米的山地陽坡為集中分布地區。

巨柏是西藏的特有樹種,分布於雅魯藏布江河穀朗縣至米林附近的沿江地段,以及其支流尼洋河下遊林芝波密(易貢)等地海拔3000~3400米江邊的陽坡、半陽坡,開闊的穀地、有石灰岩露頭的階地,以及山麓坡地。巨柏生於降水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年平均氣溫8.4益,絕對最低氣溫-15.3益,相對濕度65%以下,冬季多西風的氣候,中性偏堿的沙質土上。巨柏在雅魯藏布江兩岸有時成為天然的護岸林,有人曾根據這種“護岸林”距離現在江麵的高度與巨柏的年齡來推算河床的下切速度和地質的變化。巨柏以及它的家族,以長壽的特點和特有的生物學特性,獲得了其他樹木家族難以生活的場所,深得人們敬重。

巨柏樹冠龐大挺立,側枝健壯發達,樹皮常縱裂成條狀,生鱗葉的枝排列緊密粗壯,球果短圓狀球形,有好幾對種鱗,背部中央有明顯凸起的尖頭。果實當年傳粉受精,翌年秋後成熟,之後種鱗張開,種子露出。巨柏木材優良,紋理輝麗有光澤,堅韌耐用,經久不腐,且有香氣,廣為藏族群眾喜愛。此外柏木也可供建築、橋梁、造船、家具、體育、文化用具等方麵利用,枝葉可提取芳香精,種子可榨油,治療心悸、失眠和健忘症,樹皮還可以提取栲膠。別看巨柏已達數千年高齡,但它的種子仍可供人們播種、繁育、延續後代。巨柏簡直渾身都是寶,但它的分布範圍較為狹小,隻有我國西藏的尼洋一小塊森林裏有生長。

據調查和資料記載,保護點內有一株巨柏是我國天然生存柏科家族中樹齡最長、直徑最大的巨樹,高達50米,胸圍粗達1800厘米,十幾人環抱而不能圍攏,被譽為巨柏王。巨柏的生長極其緩慢,有人曾在保護點數過部分倒木的年輪,500百多年直徑僅達40多厘米。據推算,巨柏王壽命至少已達2500年以上。如果將長壽而著名的“漢柏”“唐柏”與其相比,它們簡直是巨柏王的“兒孫”了!巨柏王至今仍然蒼勁挺拔,氣勢雄偉,生氣勃勃,果實累累。正因為如此,當地和昌都地區一帶的群眾把它奉為“神樹”,甚至有人常圍繞它轉幾圈,一是表示敬仰,再就是以圖添福增壽。這個巨柏王的生命力委實強大,但是誰也說不出其中的奧妙。

巨柏倒木橫切麵上,可以看到有一圈圈的木質層,這些呈同心圓的圈,是巨柏的生長期與一年四季相吻合的結果。每年木材形成層向內生長一層,林學上叫“年輪”。一般情況下,有多少個年輪,就可斷定在這個切麵上已生長了多少年,有時在樹木生長季節內因遭受病蟲,火災霜凍或幹旱等自然災害,迫使巨柏的生長暫時中斷,如果災情不重,經過短時期恢複又會重新生長,這樣形成的界線不如正常年輪明顯,而為圓圈不完整的假年輪。所以人們可以根據年輪的寬窄,推論出哪一個時期風調雨順,氣候適宜或雨水稀少,天旱無雨或氣溫過高過低等自然災害。

國內外許多科學工作者,通過研究古樹的年輪,發現它所記錄的近百年氣候變化,竟與現有文字記錄相吻合。因此,樹木氣象學隨著人們對年輪的深入研究而作為新的學科產生了,這對天氣的長期預報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分析年輪時,每一個年輪之內,靠裏麵的一部分是每年生長季節旺盛期形成的,顏色較淺,質地較鬆軟,所占寬度比例較大,稱早材,靠外麵的一部分是生長季節晚期形成的,材色較深,質地較硬,稱晚材。林業科學家們根據年輪,可識別木材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