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間,就六國宮殿之美而論,以蜀為尊。
最初的楚國是因為沒有相應的國力和財力,南秦皇宮則是隻追求與之相符的宏偉,卻不具有美感。陳、衛、漢則是沒有這方麵的考慮,所以成就了蜀國皇宮的美名。
當年皇宮建造,在選定工匠以後,舊蜀王仍不放心,必須親自參與督造。
還根據自己所想拍板決定了簷柱的樣式要采用圓柱造型,不同於其他五國千篇一律的黑色拱柱頂簷,而是選擇刷以紅漆,認為這樣更彰顯生氣。
鬥拱樣式的建造體係貫穿了整個宮殿群,其中每個結構皆由榫卯連接。
在額枋下與柱之間采用龍門雀替的結構增加美感,推山式的殿簷從正脊向兩端推出,使簷口呈現一種華美的弧度,琉璃瓦鋪就的殿頂展現了皇室的尊貴。
可以說整個蜀宮極土木之盛,氣勢恢弘壯麗,樣式華美豪奢卻又不失典雅。
正是因為舊蜀王對皇宮的完美追求,引得後世讀書人對其隻有“浮華腐君”四個字的惡評。
甚至將蜀國的滅亡都強加在其身上。
不過事實證明,這隻是讀書人對妄加罪名的一種偏愛罷了。
苦麓山上四國聖教的殿宇便是效仿蜀皇宮建造,不過減少了不必要的宮闕,所以占地麵積上要比真正的皇宮小上許多,這也得益於苦麓山山體獨特的結構,山腰處竟然有一大片的空地,足夠承下整座聖殿,不然哪裏能建造這樣一項工程,想來這聖教四位教主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將殿址選在了此處。
四國聖教顧名思義就是融有四國之名,當然不可能是真正的四個國家,隻不過是為了推翻北楚而臨時聯合起來一群亡國奴而已。
說好聽點是四個被大楚滅掉的國家中的遺留之民創立的聖教,難聽點就是陳、蜀、衛、漢四國的亡國之眾聚集的營地。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四位聖教的掌權者,都是與當年的各國皇族有關的一些人。
四人皆是皇帝的遠親,庶出公主的兒子等在當年並不入流的人,現在卻因為流有皇族的血脈而在此處占山為王。
若不是那件事被發現,估計連袁詔也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組織吧
——————————————————
聖殿中的陳侯殿內,一男三女正在那所謂的陳侯聖床上纏綿苟合,享受魚水之歡。
男子真名叫做祁遠山,膽小貪婪,是南陳王後的弟弟。
要算起來,他其實並不是什麼皇族子孫,也就沒資格來占據一個陳聖侯的名號,而他能有現在的地位則要從那春秋之時說起。
當年,大楚的軍隊殺進都城。
為了給陳國趙氏留下一絲血脈,王後讓自己的父親,也就是陳國的國丈老爺帶著尚且年幼的弟弟祁遠山和太子趙湍一起逃了出來。
為了躲避楚國軍隊的追殺,老人帶著兩個孩子,一直隱姓埋名的生活了二十年,直到老人臨去世時,才將這個秘密悄悄地告訴了兒子祁遠山,並把證明身份的天月貔恘交給他,讓其繼續帶著這個秘密活下去,一輩子保護好趙氏血脈。
隻是老人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是一個陰險貪婪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