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村養殖問題與對策
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中國是 擁有10億農民的農業大國,種植麵積逐漸減少,城市下崗分流,減員增效,鄉鎮企業萎縮的今日中國農村,每年有4.5億農村剩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到哪裏去?發展農村養殖,正確分析農村養殖存在問題,引導農村養殖走向一條使農民致富、保護農村生態平衡,生產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畜產品,是今後農村畜牧業發展的方向。
一、問題
自從1996年以來,中國農村出現很多靠養殖致富的專業戶,尤其在以廣東為代表的沿海開放地區呈現很多農民自辦萬頭豬場和幾十萬隻的雞場。使畜牧業出現前所未有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多元化經營新格局。但也暴漏出很多問題。
(一)畜產品附加值低 近年來,國內畜產品市場豐富,供過於求。國內需求過剩,國外需求不足。如何按照中央精神,擴大國內需求,擴大出口,是我們要研究的新課題。擴大內需和出口,根本問題是提高畜產品質量。畜產品質量不高和農村畜牧業生產力水平低是發展農村養殖的瓶頸。農村畜牧業生產力水平低表現在:
(1)畜禽生長速度慢;
(2)飼料轉換率低;
(3)多病。
導致農村畜牧業生產水平低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1. 房舍建設問題:畜禽房舍建築不合理,造成房舍建築利用率不高、集約化程度 低,不利於畜禽周轉;
2. 品種問題:缺乏育種基本知識,造成品種雜交的不合理,群體整齊度差,不能 表現雜種優勢;
3. 營養問題:不懂畜禽營養技術,不會合理配製飼料,造成畜禽營養不良,生長 速度慢,飼料轉化率低;
4. 飼養問題:不懂集約化飼養技術,造成畜禽周轉不合理,出欄率低,生產水平下降;
5. 疾病問題:不懂畜禽防疫技術,造成畜禽多病,死亡率高。
(二)環境惡化 由於盲目上馬養殖場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這和過去開荒種田、毀林種地,破壞環境,破壞生態平衡是同等罪過。科學計算畜牧場的排汙量、確定合理畜禽結構,維持生態平衡、拯治汙染、多留一片綠地,這是畜牧業發展另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嚴峻課題。荷蘭等養豬業發達國家,任何一個新建畜牧場,都要經過環保測試,根據現有畜牧場數量、生畜頭數、環境指數以及糞便處理條件和能力,科學規劃。尤其在畜牧場糞汙處理工藝設計方麵工作非常細致。從而確保該地區生態平衡。中國政府下決心治理環境,加強農村小城鎮建設,應該統一規劃,興建畜牧場與治理環境相結合;指引農民發展養殖與農村小城鎮建設相結合。
二、對策
克服上述種種原因,提高農村養殖水平,是提高整個國家畜牧業水平和畜產品質量的根本保證。正確引導農民發展畜牧業,必須建立與其配套服務體係。為廣大農村養殖戶服務,送農牧科技下鄉,把成熟技術送到農民手隻,是廣大農村人口有所作為,走上致富之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1. 建立發展農村養殖保障體係:支持農民發展養殖,轉變過去畜牧場由政府出資、 農民經營方法。采用農民投資、政府支持,政府扶植的方法。政府在製定政策、宏觀指導、技術支持等方麵保障農村發展養殖。
2. 建立健全完善服務體係:扶植農村發展養殖,送技術下鄉,到農民手中。如畜 牧場設計、引種指導、飼料與飼養、疫病防治、行銷渠道等一整套服務體係。從而消除顧慮、專心至致組織生產。
3. 建立農村養殖專家服務係統:發展農村養殖,技術最關鍵,打消農民以過去把 養殖作為家庭副業經營的思想。當農民轉變觀念後,農民感覺到渴望技術。這樣有必要建立一支具有理論有注重實踐專家隊伍,對農村養殖戶進行培訓、幫助他們設計畜牧場、協助引種、製定生產計劃、組織生產管理、合理配製飼料、防病治病、建立防疫體係、建立行銷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