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號“瑪麗塔”
德軍是以轟炸機拉開希臘戰役序幕的。1941年4月6日淩晨5時20分,德國第4航空大隊的轟炸機在夜幕掩護下,飛臨了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作為希臘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此刻,多艘英國補給艦正在該港卸貨。比雷埃夫斯港碼頭上人頭攢動,裝卸工人在各種設備、集裝箱之間川流不息。由於德國不宣而戰,因此,該港口並未實施有效的燈火管製,也沒有配備任何防空武器。為了加快卸載速度,英國人甚至還打開了探照燈,比雷埃夫斯港被照射得如同白晝一般。
就在這個時候,德國轟炸機出現了。成群結隊的“斯圖卡”以“V”字形編隊不斷俯衝下來,向港口內投擲炸彈。
慘劇發生了……
在連續不斷的爆炸聲中,一艘名叫“克蘭·弗雷澤”號的貨輪被直接命中,最背運的是,這是一艘為英國遠征軍運送彈藥的貨船。僅烈性炸藥,就載了足足200噸!
隨著一聲地動山搖的巨響,一朵蘑菇雲騰空而起。那一瞬間的殉爆,致使比雷埃夫斯港徹底毀壞——11艘各式船舶,包括碼頭上堆積如山的4.3噸補給物資,頓時灰飛煙滅,不複存在了。德國轟炸機在未損失一架的情況下全身而退。無論如何搶救,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比雷埃夫斯港也無法投入使用。
丘吉爾不淡定了……
如此樂觀的家夥這一次居然氣得胸悶,前兩天英國媒體還在報紙上吹噓說:“遠征軍在希臘登陸是完美的。因為沒有一個人因此而死亡!”但他們現在明白了,之所以“完美”,是因為那時德國尚未宣戰。德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把一切美好的事物變得不美好。在丘吉爾看來,通往希臘的水道上布滿了幾千枚意大利水雷。你說,英國艦隊蹚過層層水雷容易嗎?現在好了,一聲巨響之後,幾萬噸軍需品說沒就沒了。無奈之下,地中海艦隊不得不改由那些較小的港口運輸物資,許多清單上的貨物要再次從埃及發運。多虧了意大利海軍窩在家裏不敢出門,丘吉爾後來承認:“在這一時期,意大利艦隊如果積極參加戰鬥,後果將不堪設想……”
被德軍炸成一片廢墟的比雷埃夫斯港。攝於1941年4月6日。
就在德國空軍猛烈轟炸比雷埃夫斯港的同時,集結在保加利亞邊境上的德國第12集團軍下轄18山地軍(第5、第6山地師)也開始行動起來。他們氣勢洶洶地越過邊境,開始強攻希臘“默塔克塞斯”防線。
希臘總參謀部在邊境上配備有17個師。其中,希臘第一集團軍有14個師在阿爾巴尼亞境內與意軍對峙。因此,“默塔克塞斯”防線隻剩下3個師和一些零散的邊防部隊。人數大約有7.5萬人(隸屬於希臘第2集團軍)。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配置相當有問題了。難道希臘人是如此輕視德軍,以為僅憑3個師便能抵擋住德軍的進攻?
沒錯……希臘人就是這樣想的。他們認為“默塔克塞斯”防線是攻不破的——由於受法國軍事理念的影響,那個年代的歐洲人似乎都有一種“築壘情結”。早在20世紀30年代,希臘人就傾其財力,完全掏空了洛多皮山脈,並把24個碉堡群構築在山體內部,這些碉堡封鎖著斯特魯馬河穀所有渡口和為數不多的幾條盤山公路。希臘人聲稱,“想要突破默塔克塞斯防線,就如同一隻想要穿過針眼的駱駝”。
德國人就是希臘人眼中的那隻駱駝。現在,他們必須鏟除那些建在山上的碉堡群,才可能攻入希臘腹地。4月6日清晨,在大量俯衝轟炸機和重炮的掩護下,第5山地師開始仰攻“默塔克塞斯”防線。德國工兵首先剪開了鐵絲網,山地軍的士兵們則匍匐著爬上半山腰。但是,他們很快就陷入了地雷陣中,許多士兵被炸得粉身碎骨。在撤退的時候,他們又遭到重炮還擊,德國人連敵人在哪兒都還沒來得及看清,就狼狽地敗下陣來。
硬的不行,那就來軟的。德國人放棄了強攻的念頭,他們派出偵察部隊,在崇山峻嶺之間尋找新的突破口。士兵們穿上異常堅固的登山靴並配有登山鎬,在險惡的地形中尋找薄弱點。他們當中許多人都攀登過巴伐利亞和奧地利陡峭的山脈。相比之下,這裏所攀登的山峰並不太困難。當德國人從一些懸崖絕壁悄悄接近碉堡,並以為勝利在望的時候,希軍的側襲火力很快又將他們擊倒。德國人好不容易把一些炸藥包塞進碉堡,卻又被推了出來。經過一天激戰,“默塔克塞斯”防線仍舊傲然挺立,盡管付出了巨大傷亡,第5山地師也不過才攻克了2個碉堡——而且,它們都是守軍主動放棄後才“攻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