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收藏市場的升溫,越來越多的收藏愛好者把收藏金銀器當作珍寶來收藏,但是相對於其他收藏品來說,金銀器尤其是製作精美的古代金銀器十分稀少,當今市場上呈現出一器難求的局麵。造假分子看準這一時機,利用其他一些材料進行大肆偽造,也不乏有人上當受騙。可見,購藏金銀器,鑒定真偽是關鍵。一般來說,金銀器的鑒定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材料質地的鑒定,二是製作年代的鑒定。
金銀器製作年代的鑒定
與其他金屬材料相比,金、銀都具有耐氧化和耐腐蝕的特性,可以曆經千年仍然光亮如初。特別是黃金,這種特性更佳,既不會鏽蝕,又不易失去光澤,這就給金銀器斷代造成了困難。那麼,鑒定一件金銀器的年代並識別它的真偽,應該從哪些方麵去考慮呢?對金銀器年代、真偽的鑒定,主要應從器物的銘記、製作工藝、器型特點、紋飾等方麵進行綜合分析。
1.銘記
金銀器製造年代不同,其銘記的內容、書法、行文、位置等都有不同的時代特征,考察金銀器的時代特征,是金銀器斷代最準確的依據。
分析出土文物可知,唐代以前金銀器上的銘文很少見。唐代以後特別是宋元以後,記有工匠名、重量、成色、製作原因、器物名等銘文款識的金銀器顯著增多。有些金銀器上雖然沒有銘文,但卻可以通過同時出土的其他形製相近的金銀器上的銘文,間接進行年代推定。
2.形製
金銀器與陶瓷器、青銅器等文物一樣,其形製都與其產生時的社會曆史文化背景相關聯,每個時代的金銀器都有不同的風格和款式。根據金銀器的器型推斷其年代,也是金銀器鑒定的重要依據。
3.紋飾
紋飾代表著製作者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質,其風格、手法易受社會潮流的影響。了解不同時代金銀器的紋飾特點,並加以對比,也是斷定金銀器年代的一個重要因素。
4.製作工藝
在一定程度上,製作工藝也可以反映金銀器的時代特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金銀器的製作工藝也不斷發展,各個朝代甚至各個時期都有新工藝、新技術出現,熟悉金銀器製作工藝的發展史,可以幫助收藏者準確地推斷出器物的生產年代。
金銀器質地的鑒定
與偽造古青銅器、古陶瓷器等文物不同的是,偽造金銀器最常見的手法是在材料質地上作假,這是由於金銀本身價格昂貴,作假者多以謀取高額利潤為目的。對於金銀器材質真偽的鑒定,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看外觀法
由於黃金本身價值高昂,作偽者常用銅、銅基合金、仿黃金材料如稀金、亞金、仿金、鎏金、鍍金、包金等作偽,對於此種作偽,可采用看、掂、咬、滴等方法來鑒別。看,就是觀色,古時有“七青、八黃、九紫、十赤”之說,顏色不同,代表黃金的含金量也不同。一般而言,黃金在強光下光輝燦爛,明亮耀眼,而純金的顏色則是金黃色中微顯紅色。掂,就是用手掂其重量。黃金的比重遠大於其他金屬,對於相同體積的金屬製品,黃金製品要重得多,用手掂時會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如感覺太輕必是偽品。咬,古人習用牙咬來鑒定,這是因為黃金的硬度小,質地較軟,延展性強,用牙咬時牙齒可在上麵留下印痕,但此法隻對成色較高的黃金有用。滴,即點滴試劑,真金不溶於硫酸、鹽酸和硝酸,而銀、銅、鋅等卻溶於硝酸,所以鑒定黃金真偽隻要在樣品上滴兩滴硝酸再觀察其有無反應即可。黃金不會有反應,偽金則會溶解,成色低的黃金則部分溶解,還會產生藍色溶液。
偽造白銀的材料多為錫、鉛、銻、鐵等金屬或其合金材料,仿銀材料有亞銀、鎳等。由於銀的大量開采,價格不是很高,使用廣泛,所以偽造銀器不多見。測試銀器的硬度是辨別銀器真偽時普遍采用的方法。純銀硬度小、質地軟、易彎曲。如銀器軟而不韌,則可能為錫鉛;硬而不韌,則可能是銅、鐵或其他合金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