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5章 危機四伏(1 / 1)

中國古代青銅器源遠流長,絢麗璀璨,有著永恒的曆史價值與藝術價值。

中國使用銅的曆史年代久遠。大約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現並開始使用銅。一般把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時期和轉變期。形成期是指距今約四五年前的龍山時代;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轉變時期指戰國末期至秦漢時期,青銅器已逐步被鐵器取代,不僅數量大減,而且地位下降(由原來多用在祭祀、戰爭等重要場合變成日常用具),其器型類別、構造特征、裝飾藝術也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形成時期

據古文獻記載,距今4000至5000年前的龍山時代,也就是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當時的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裏,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裏均發現了青銅器製品。

從銅質方麵看,這一時期紅銅與青銅器並存,並出現了黃銅;從製作技術方麵看,當時已出現了範鑄青銅器;從器型方麵看,這一時期青銅器品種較少,多屬於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如刀、錐、鑽、環、銅鏡、裝飾品等。

鼎盛時期

我國青銅器的鼎盛時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這個時期的青銅器主要分為禮樂器、兵器及雜器。所有青銅器中,禮器數量最多,製作也最精美。禮樂器可以代表中國青銅器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

這一時期青銅器的發展曾經出現過兩個高峰,一個是商代晚期,一個是戰國時期。

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得到空前的發展和提高,製作精良、紋飾繁縟、形製奇詭、圖案豐富多彩,體現了商代人尚鬼的神秘氣氛。

在商代早期,在各別青銅器上已出現了單個銘文。商代中期以後,隨著鑄造技術的發展,銘文逐漸興盛,但通常隻有一兩個字,多是記錄青銅主人的族名,商代晚期各別青銅器上的銘文可達幾十字。西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銘文有了很大的發展,內容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麵,有的器物上的銘文多達幾百字。

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富有生活氣息,注重實用而別出心裁,華貴絢麗又不失大雅。此時的紋飾已從過去奔放的粗花,變為工整的細花,並向圖案化方向發展,已無神秘色彩。在製作工藝上,最突出的是錯金銀、嵌紅銅、包金銀、鎏金和細刻鏤等新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另外,由於這一時期戰爭頻繁,兵器鑄造得到了迅速發展,特別是吳、越的寶劍,異常鋒利。

轉變時期

轉變時期一般指戰國末年至秦漢末年這一時期。經過幾百年的兼並戰爭及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政治、經濟、文化改革,以郡縣製取代分封製,具有中央集權性質的封建社會最終建立,傳統的禮儀製度已徹底瓦解,社會各領域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陶瓷器的發展,鐵製工具、兵器的廣泛使用,使青銅器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逐漸下降,器物大多日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