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行為,要從小處開始,從細節入手,要在各方麵不斷重複和練習。平常,我們經常會看到這些現象:積木玩過就隨地扔,進餐後滿地是飯菜,這都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造成的。因此爸爸媽媽要注意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行為,為寶寶的日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01 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爸爸媽媽如果能從小培養寶寶定時吃飯的好習慣,將來要求寶寶有規律地進食就容易多了。因為從心理方麵來講,寶寶認為到時間才進食是自然而合理的;從生理方麵來講,身體已建立起這樣的生物鍾,到一定的時間才感到饑餓,寶寶就會吃得又香又多。
固定餐位、餐具
一般8個月的寶寶就可以獨坐了。喂飯時可讓寶寶坐在有東西支撐的地方,還可以用寶寶專用的前麵有托盤的椅子,總之每次喂飯靠坐的地方要固定,讓寶寶明白,坐在這個地方就是為了吃飯。
在喂飯時,媽媽用一隻勺子,讓寶寶也拿一隻勺子,允許他把勺子插入碗中。此時,寶寶往往分不清勺子的凹麵和凸麵,往往盛不上食物,但是讓他拿勺子可以使他對自己吃飯產生積極性,有利於學習自己吃飯,也促進了手—眼—腦的協調發展。
吃飯是自己的事
不要讓寶寶看出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吃飯問題特別關注,一頓飯吃少點就表現出焦急萬分的樣子。別當寶寶還小,他也會在家裏“爭權奪利”。當寶寶吃飯的“成績”不太好時,爸爸媽媽最好不動聲色,讓寶寶明白:吃飯完全是他自己的事。
愛心和耐心
均衡的營養能使寶寶成長得更好,但是要讓他們快樂地吃進食物,才能發揮食物的營養效果。因此,應該特別注意培養親密的親子關係。在吃飯時,不要因進食問題而責罵寶寶,強迫寶寶進食。爸爸媽媽應該知道愛心和耐心才是寶寶最需要的。
禁止吃飯時玩耍
要禁止寶寶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的行為,尤其不要追著喂飯。爸爸媽媽應該幫助寶寶建立起進餐是該在餐桌上進行的正確觀念,從小培養做任何事情都要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使寶寶全身心地投入進食過程,而不受周圍事物的幹擾。
02 培養良好的日常自理行為
8個月大的寶寶,懂得大人麵部表情,對於大人的訓斥或讚揚,會表現出委屈或興奮的神情。
在自理能力上,寶寶會自己吃餅幹。這時寶寶往往能自己拿著餅幹,有目的地咬、嚼,而不是簡單地“吃”;當大人站寶寶麵前,伸開雙手招呼他時,寶寶會發出微笑,並伸出雙手表示要抱;如果媽媽跟他玩拍手遊戲,寶寶會合作並模仿著玩。
養成坐便盆的好習慣
8個月大的寶寶已經可以坐得很好了,爸爸媽媽應該培養寶寶坐便盆的習慣。每天定時讓寶寶坐在便盆上排便,但決不能強迫寶寶坐盆,如果寶寶一坐盆就吵著鬧著不幹,或過了5~7分鍾也不肯排便等,都不必太勉強,就墊上尿布,但每天必須堅持讓寶寶坐盆,時間一長,經反複練習,寶寶一坐盆,就可以排大小便了。
03 寶寶的智能開發小遊戲
遊戲可以增長寶寶的智力,開發各種潛能,使寶寶的智能得以及早的發展,特別是在嬰兒時期,是寶寶智力增長最快的時候,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抓住這個黃金時期。
學用勺
遊戲過程
寶寶這時已經會用食指與拇指取東西了。爸爸媽媽可以在吃飯時擺好小桌、小椅子,讓寶寶自己拿勺子先吃幾勺,爸爸或媽媽在旁邊可以用另一個小勺幫助喂飯。在喂飯時不要奪寶寶的勺子,仍然讓他自己用勺學吃飯。如果能經常這樣訓練,一段時間之後寶寶就能自己吃飯了。
遊戲目的
訓練寶寶認識飯菜與碗、勺,練習在碗中用勺取到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