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禮儀的誤區(1 / 3)

職場禮儀的誤區

麵試時語速太快或過慢

有些人,平常說話時就過於急促,讓人感到過快而又聽不清楚,甚至有壓抑的感覺;有些人則慢悠悠半天蹦不出一個字來,讓聽者幹著急,這些都很不利於表達和描繪您自己。尤其在麵試的有限時間裏,則更是如此,而且會讓對方產生反感。

反問麵試官

當對方提問後,有時您可能會不清楚其問題的實質是什麼,或者問題比較尖刻,這很有可能是對方故意如此,以考查您的理解能力或承受能力。此刻有人使用反問的方式來問對方問題,像“如果您認為……該如何?”、“碰到……情況您又該怎麼做呢?”之類,這是不會有好的效果的。如果沒有聽清楚,可以問“您的問題是不是這樣……”或“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您的問題?”以便進一步明確對方的問題。

急於作答

有些人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和機敏,在對方的問題還沒有講完甚至未聽清其問題的核心和實質時,就開始了自己的回答,有時甚至會鬧出笑話。一般來說,在對方提問完結時,應等上兩到四秒鍾,看看對方是否真的完結提問或是否還有什麼補充。

有附加手勢

及其他身體語言有些人說到興奮處,就搖頭晃腦、手舞足蹈,常常會加些手勢乃至身體其他部位的動作(例如身體前傾、頹然後靠、將雙肘移來移去,甚至站立起來等)試圖加強自己所談內容的效果。但這些在麵試時是應該予以避免的,這是因為您所麵對的是您不熟悉的人,他(她)究竟對什麼有所忌諱是您所不知道的,假如您的動作正好是對方忌諱的動作,會使您的努力適得其反。

不注意對方反應

在麵試的交談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把握談話的氣氛和時機,這就需要隨時注意觀察對方的反應。如果對方的眼神或表情顯示對您所涉及的某個話題已經失去了興致,應該盡快找一兩句話將話題收住,免去無效勞動和副作用。

麵試時語言不當

有的人或者在麵試時使用方言給對方造成理解上的障礙,或者為了顯示自己的才華和經驗而援引一些專業術語,或者在一些不必要的場合蹦出外語(哪怕是幾個單詞)以抬高自己的身份或附庸風雅,或者脫口而出非正式場合中的市井俚語,或者沿襲諸如“您明白嗎”、“說實話”、“這個這個”、“您瞧”、“您記住了”乃至“他媽的”等等的習慣用語。這些都不會給麵試帶來任何益處,反而會有負麵的影響。

避免找那些

正在解雇員工的公司很多人認為,一個減員的公司怎麼還會雇傭新人呢?而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公司可能恰好就是求職人的最佳去處。有許多這樣的公司一邊在裁員一邊卻又在招聘,這一點是當今勞務市場上秘而不宣的“秘密”。經曆過經濟困難的公司裏往往有最好的工作機會,公司時時在尋找更具有工作經驗、要價更高的人。在此同時,有一些公司可能正在縮小規模或裁減某些部門,但也可能有一些擴張的領域,並有極佳的工作機會。

麵試時過分謙虛

在麵試時過分謙虛隨和,薪水職位不滿意也不敢出口的做法是很誤事的,老板會以為您對這份待遇很滿足,即使您有了良好表現他也會遲遲不給您加薪。這不是說您要盲目地獅子大開口,但必須試一試,勇敢地提出您的要求。如果的確無法達到,而您又不願失去這份工作,您可以微笑著說:“我願意接受現有的條件,我相信,我會憑自己的努力取得我所希望的待遇的。”

第一次麵談提出薪金問題

有人認為在找工作過程中應該在第一次麵談時就提出薪金問題,讓用人單位知道您所處的位置並決定進一步的討論是否必要。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第一次麵談就提出薪資問題的求職者,很可能就成為第一批被淘汰的人。理由是您給了用人單位一個信息,那就是您更關心您自己,而不是公司或者您要從事的工作。

求職時降低薪水要求

因為當前經濟形勢的不確定因素,一些求職者覺得自己應相應地降低薪水要求,使得在用人單位麵前更具吸引力。其實,貨真價實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點,“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在人才市場同樣適用。用人單位會把薪水要求低的人視為“無用之材”,而對那些薪水要求比以前還高一些或平等的人則另眼相看。假如您對薪水的要求明顯低於市場價格,那麼您不僅不能表達您的自信心,還可能給用人單位留下您以前工作不稱職的印象。

找不到本行工作就轉行

“大丈夫能屈能伸,能跳龍門能鑽狗洞”的說法可能會使您在求職中更為不利。離開自己熟悉的工作,這意味著您將要與有經驗的人競爭,新的職業您可能保不住以前的那份薪水。調換職業在經濟上是負麵的,比起您以前的收入您可能要平均損失20%到50%,要花好幾年才能恢複您現有的工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