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製兩極情緒
如果把人的兩極情緒比作火與冰的話,那麼,這兩種情緒都有必要加以控製。因為,火會燒毀我們的理性,而冰則又會把我們的熱情凍僵。
一、拿破侖·希爾的一次教訓
有一天,拿破侖·希爾和辦公室大樓的管理員發生了一場誤會。這場誤會導致了他們兩人之間彼此憎恨,甚至演變成激烈的敵對狀態。這位管理員為了顯示他對拿破侖·希爾一個人在辦公室中工作的不滿,他立刻把大樓的電燈全部關掉。這種情形一連發生了幾次。最後,拿破侖·希爾到書房裏準備一篇預備在第二天晚上發表的演講稿,當他剛剛在書桌前坐好時,電燈熄滅了。
拿破侖·希爾立刻跳起來,奔向大樓地下室,他知道可以在那兒找到這位管理員。當拿破侖·希爾到那兒時,發現管理員正在忙著把煤炭一鏟一鏟地送進鍋爐內,同時一麵吹著口哨,仿佛什麼事情都未發生似的。
拿破侖·希爾立刻對他破口大罵。一連5分鍾之久,他都以比管理員正在照顧的那個鍋爐內的火更熱辣辣的詞句對他痛罵。
最後,拿破侖·希爾實在想不出什麼罵人的詞句了,隻好放慢了速度。這時候,管理員直起身體,轉過頭來,臉上露出開朗的微笑,並以一種充滿鎮靜與自製的柔和聲調說道:
“呀,你今天早上有點兒激動吧,不是嗎?”
他的這段話就像一把銳利的短劍,一下子刺進拿破侖·希爾的身體。
想想看,拿破侖·希爾那時候會是什麼感覺。站在拿破侖·希爾麵前的是一位文盲,他既不會寫也不會讀,但雖然有這些缺點,他卻在這場戰鬥中打敗了自己,更何況這場戰鬥的場合,以及武器,都是自己所挑選的。
拿破侖·希爾知道,他不僅被打敗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是主動的,而是錯誤的一方,這一切隻會更增加他的羞辱。
拿破侖·希爾轉過身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辦公室。他再也沒有其他事情可做了。當拿破侖·希爾把這件事反省了一遍之後,他立即看出了自己的錯誤。但是,坦率說來,他很不願意采取行動來化解自己的錯誤。
然而他知道,必須向那個人道歉,內心才能平靜。最後,他費了很久的時間才下定決心,決定到地下室去,忍受必須忍受的這個羞辱。
拿破侖·希爾來到地下室後,把那位管理員叫到門邊。管理員以平靜、溫和的聲調問道:
“你這一次想要幹什麼?”
拿破侖·希爾告訴他:“我是回來為我的行為道歉的——如果你願意接受的話。”管理員臉上又露出那種微笑,他說:
“憑著上帝的愛心,你用不著向我道歉。除了這四堵牆壁,以及你和我之外,並沒有人聽見你剛才所說的話。我不會把它說出去的,我知道你也不會說出去的,因此,我們不如就把此事忘了吧。”
這段話對拿破侖·希爾所造成的震撼更甚於他第一次所說的話,因為他不僅表示願意原諒拿破侖·希爾,實際上更表示願意協助拿破侖·希爾隱瞞此事,不使它宣揚出去,對拿破侖·希爾造成傷害。
拿破侖·希爾向他走過去,抓住他的手,使勁握了握;拿破侖·希爾不僅是用手和他握手,更是用心和他握手。在走回辦公室途中,拿破侖·希爾感到心情十分愉快,因為他終於鼓起勇氣,化解了自己做錯的事。
在這件事發生之後,拿破侖·希爾下定了決心,以後絕不再失去自製。因為一失去自製之後,另一個人——不管是一名目不識丁的管理員還是有教養的紳士——都能輕易地將他打敗。
這個事件成為拿破侖·希爾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拿破侖·希爾說:“這件事教導我,一個人除非先控製了自己,否則他將無法控製別人。它也使我明白了這兩句話的真正意義:‘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他瘋狂’。”
二、諒解的心是最佳滅火劑
憤怒時人會變得毫無寬恕能力,甚至不可理喻,思想盡是圍繞著報複打轉,根本不計任何後果。心理學家齊爾曼指出,這種高度激昂的反應會給人“力量與勇氣的錯覺,激發侵略心理……”若一時失去理智,便可能訴諸最原始的反應。這時邊緣係統刺激增強,人的行為受原始生存動力導引。
經過這一番解析,齊爾曼繼而指出化解怒氣的兩個主要方法:其一是檢視引發怒火的想法,因為這是促使一連串怒火勃發的始作俑者,後續的思維則有煽風點火的效果。采取這個方法的時機非常重要,簡而言之,時機愈早效果愈大。事實上,如果能在發作之前投入緩和的因素,是可以完全澆滅怒火的。
緩和的因素可讓人重新評估引發怒氣的事件,不過這個方式有一定的限度。齊爾曼發現隻有輕微程度的憤怒才有效,如果當事人已是勃然大怒,則會因“認知的無能”而失去效果,也就是說發怒者已無法好好思考。這時候發怒者的反應可能是“那是他活該”,或甚至惡言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