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熟練的阿尼馬格斯(1 / 3)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日,社會的競爭就是經濟的競爭,經濟的競爭就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的競爭就是企業的競爭,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本身就有一筆潛在著的巨大財富,而他們也往往會通過企業所提供的空間把知識兌換成財富。知識與財富之間有一條通道,知識可以變成財富,但財富不可以變成知識,所以才彰顯了人才的重要性。因而一個企業要想提高自己的經濟效益,把自己做大做強,創造更多的財富,那就得網羅人才!

科教可以興國,人才可以強國。為什麼當時中國的封建王朝可以引領世界?也不就是因為那時中國的科技與教育比較的牛B麼!硬是能夠弄出個“四大發明”來,至於為什麼成不了當時的NO·1?原因很簡單,因為科教的步子緩了下來,而且還不務正事上的研究,有了指南針卻用到了迷信風水方麵,發明了火藥卻專門投放到了煙花爆竹這一行業上去。但無論是怪才鬼才官才木才,能有一技之才的就是個人才!要知道,以前的“木才”——魯班也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才呢!既然是個人才,那總會受人歡迎的。就剛解放那會兒,對有知識有學問人的稱呼是“知識分子”,但現在卻“升級”得更加地尊敬和重視了,稱之為“人才”!

作為一個企業中有責任心的領導,其實都是非常地渴求人才的,對人才也固然是抓住不放的。企業可以給他們提供施展才能的大舞台,而人才也可以成為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所以人才與企業通力合作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共創雙贏!隻要你在科技知識方麵是一個人才,在企業商業運轉方麵是塊材,那麼必然會有人對你垂涎三尺,關愛有加的!

獨立團的魏大勇和尚就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他有一身的武功,掄開拳腳四五個人根本近不得身,雙手使槍,能百發百中,除了一身的本事,還有極其穩定的心理素質。多次和李雲龍深入敵穴,多險惡的情況下都能鎮定自若,麵不改色的,就連一二九師的劉伯承師長都知道他。李雲龍本身就像是個“商人”,對人才的渴求勝過對女人的追求。身為老戰友的孔捷也早就對李雲龍這個身懷絕技的警衛員垂涎三尺的了,曾拿五挺“九二”式重機槍交換和尚。沒想到半醉半醒的李雲龍一聽,酒便醒了,很幹脆地拒絕了他的要求,明明白白地告訴了他,從現在到將來,再不要打和尚的主意,想都別想!他老孔把我李雲龍灌得醉醺醺的,好到我這挖牆腳來啦。所以一個能有遠見的領導,那可謂是見才就眼開,見才就是要。這不?李雲龍這個軍事人才也被領導生拉硬扯地拽了過來。淮海戰役開始之前,李雲龍團屬於中原野戰軍。但有一次,他這個團配合華東野戰軍打援,幹得漂亮。華野代司員粟裕將軍聽說了李雲龍的軼事,發現李雲龍的確實是個難得的人才,便想方設法地找借口,不允許這個團歸建。至於他和中野劉伯承司令員是怎麼談的,誰也不知道,反正這個團糊裏糊塗地編入華野十一縱的戰鬥序列了!

丁偉就向李雲龍推薦了段鵬,並還對這個家夥讚不絕口的,聲稱要不是看在老戰友的麵子上,他早就來挖牆腳咯。這種身懷絕技實戰經驗豐富的幹部是很少見的。因而段鵬這塊好材就得到了李雲龍的重視並重用了,命令他立刻組建一支特種分隊,並在全國各地進行網羅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人員由段鵬親自挑選,在本軍範圍內,不管是哪個單位,一律無條件放人。本軍範圍之外,把名單交給李雲龍,由他新解決。隻要段鵬聽說哪裏有人才,不管是哪個軍區,哪個軍,不管用什麼手段,是挖牆腳商調,還是幹脆不要檔案組織手續把人騙來,我都不管,我隻要人才,適合當特種兵的人才。總的原則:寧缺勿濫!從李雲龍網羅人才的強硬態度和手段之中,也就足以看出人才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是有多麼的重了。網羅人才就是在積蓄力量。在後來的炮擊金門戰役中,李雲龍的特種部隊中有十五個戰士犧牲。而對人才的流失,李雲龍表現得很暴躁,他拍著桌子怒罵道:“你們(指隊長段鵬,政委林漢)倆是吃幹飯的?損失已經造成了,你們現在檢討管他娘的屁用?梁山分隊的戰士都是萬裏挑一的,都是寶貝人才,給個師長都不換。你們這兩個混賬王八蛋,一下子就損失了十五個人,娘的,你們賠我人。”李雲龍說著說著,眼圈都紅了,想起陣亡的十五個隊員,他心疼的直哆嗦。在一次小規模作戰後,參加指揮的三位將軍喝光了一瓶茅台酒。酒過三巡,司令員拍著李雲龍的肩膀說:“你那個特種分隊還算有兩下子,讓給我怎樣?”有三天沒合眼的李雲龍三杯酒下肚就有些找不著東南西北了,但他心裏可不糊塗,他口齒不清地回答道:“不給,堅決不給,你少來這套……酒桌上不談正事……你別想趁老子喝多了就……趁火打劫,老子心裏比誰都明白,笑話,想搶老子的梁山分隊,你……你還不如把老子的老婆……搶走。”故而,如果要是是一個人才的話,那企事業單位當然會當作菩薩一樣供奉著他們的。因為人才的知識“含金量”很高,知識就是力量,力量就屬生產力,既然是生產力,那可以為企業創造出財富來。作為一個企業領導,當然會網羅人才,聚集財富,發展經濟,提高效益,這就是一個企業的主要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