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答疑“八要”

課後答疑是班級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形式,也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答疑工作的好壞,對教學質量有一定影響。實踐告訴我們,課後答疑應做到“八要”。

一要熱情。

師生之間的友好情感,能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利用答疑的機會,融洽和加深師生感情,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如果教師在答疑時態度冷淡,匆匆應付甚至回絕,都會使學生削弱甚至喪失學習信心。

二要民主。

學生提問時,思維是否活躍,創造欲是否強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答疑時的民主程度。因此 ,教師要利用答疑之機,鼓勵學生不“唯教材”、“唯教師”,要允許“班門弄斧”、異想天開,切忌指責或嘲笑。

三要及時。

對學生提的問題,要盡可能及時解答;當時回答有困難的,應通過查找資料等途徑,盡快補答。及時答疑,正確的知識能在學生頭腦中留下較鮮明的印象,對學生的求知欲望也是一種鼓勵。

四要啟發。

要善於抓住學生問題的核心,提出新的問題讓其思考,以啟發誘導其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要有別。

學生的年齡不同,對教師答疑的要求也往往不同。如低年級的學生要求教師完整、詳細、有條理地解答問題;高年級的學生則希望教師隻講思路、技巧和規律,多留一些餘地讓自己思考。另外,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和智力發展水平也不同,應因人而異。

六要實驗。

運用實驗來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普遍感到新穎有趣、印象深刻、結果可信。采用這種方法答疑,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其注意力、觀察力、分析綜合能力以及科學的學習方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七要全員。

教師答疑,無論對優生還是差生都要熱情、耐心,對全體學生要堅持做到一視同仁,具體做到:(一)及時去學生中詢問;(二)記下代表性問題,及時向全班答疑;(三)對初露頭角的學生或差生分別采取特殊手段,使之各有所得。

八要及時積累。

教師答疑時,一方麵要發現學生學習上共同存在的薄弱環節,並及時分析自己在教學上存在的不足,采取必要的補救方法。另一方麵,要將這些內容記在相應的備課本上,作為今後教學工作的借鑒;或者製成卡片保存起來,作為今後教研工作的寶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