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法的十二條提問優化策略

教師若采用問答的方式來教學,對於問題的內容和措詞,都要注意。教師所提問的問題若得當,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思想,增進學習的興趣;所提問的問題若不得當,就不易收獲。一般教師易犯的毛病,有下列幾種:有些教師所發的問題大而無當,使學生無從回答;有時教師所發的問題過於瑣碎,不能代表教材中的重要部分;有時教師所發的問題太機械簡單,隻要說“是”或“不是”就可以解答。這些問題都不適當。因此,運用談話法,教師所提的問題,要充分準備進行優化選擇。發問問題的優化應注意掌握好下列各點:

1、準確性

設計的問題應能準確地充分地體現文章的重點,這樣的問題應該起到“綱”的作用,它一解決,其它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了。課本中的思考練習題中有許多這樣的題。如《項鏈》一文後的“小說線索是什麼”就是這樣的問題。通過這個問題的回答,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小說的情節和布局特點,起到了提挈全篇的作用。如果文後沒有恰當的題可以利用,就得教師自己設計了。

問題設計的準確性還應體現在分量適當上。問題應該是學生經過思考或討論能夠解決的,如果問題過於艱澀,使學生百思不得其解,就會減弱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影響教學效果。

2、啟發性

啟發性的原則要求設計的問題是學生樂於思考且易於產生聯想的,這樣的問題應該對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起到積極的作用。

除了聯係已有知識外,聯係個人經驗設問,也是很有啟發性的。這樣提出問題,學生不感到生疏,溫故知新,容易開啟思路,產生聯想,逐漸形成了運用已有知識去分析新知識從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這樣設計問題,一篇新文章中的某些知識,往往教師不用講解,學生就可以弄明白,不僅培養了良好的思維品質,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3、邏輯性

運用談話法進行教學,要求教師在全麵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設計一係列的問題,要學生討論、回答,這些問題要有一個合理的順序,問題之間的聯係當能體現教學內容的邏輯聯係,力求符合學生認識教材的規律。

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係統性、邏輯性等就會逐步增強。

4、靈活性

當提出一個問題學生感到不好回答時,教師應考慮變換提問的角度,換一種問法提出同一問題。如果一個問題一連幾個學生都回答不了,甚至最好的學生也感到無從答起,而這個問題又很重要,那就得教師回答了。當然,這種回答也不是直接說出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理出回答此問題的思路,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

5、具體性

設計的問題要具體鮮明,避免空洞抽象。上麵所講的靈活性原則中所舉的兩個問題的幾種不同問法中,後一種問法就是具體鮮明的,因而學生容易捕捉到問題的答案。《 狂人日記》文後有這樣一個問題:文前小序對表現文章中心思想有什麼作用?這個問題問得不夠具體,學生回答也容易犯抽象籠統的毛病。如果這樣問:文前小序為什麼能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不僅問得具體鮮明,而且逼得學生的回答也必須具體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