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疾病(傳染病)是如何發生、發展的?

(1)潛伏期:從病原體侵入宿主起,至開始出現臨床症狀為止的一段時期,稱為潛伏期。潛伏期通常相當於病原體在體內繁殖、轉移、定位、引起組織損傷和功能改變導致臨床症狀出現之前的整個過程。

(2)前驅期:從起病至症狀明顯開始為止的時期稱為前驅期,在前驅期中的臨床表現通常是非特異性的,如頭痛、發熱、疲乏、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一般持續1~3日,某些感染可無前驅期。

(3)症狀明顯期:在此期間該傳染病所特有的症狀和體征通常都獲得充分表達,如具有特征的皮疹、肝、脾腫大和腦膜刺激征、黃疸等。

(4)恢複期:機體免疫力增長至一定程度,體內病理生理過程基本終止,患者症狀及體征基本消失,臨床上稱為恢複期。在此期間體內可能還有殘餘病理改變(如傷寒)或生化改變(如病毒性肝炎),病原體還未完全清除(如霍亂、痢疾),許多患者的傳染性還要持續一段時間,血清中的抗體效價亦逐漸上升至最高水平。

(5)複發與再燃:有些傳染病患者進入恢複期後,已穩定退熱一段時間,由於潛伏於組織內的病原體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發病的症狀再度出現,稱為複發。見於傷寒、瘧疾、菌痢等病。有些患者在恢複期時,體溫未穩定下降至正常,又再發熱時,稱為再燃。

(6)後遺症:傳染病患者在恢複期結束後,機體功能仍長期未能複常者稱為後遺症,多見於中樞神經係統傳染病如脊髓灰質炎、腦炎、腦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