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乘風拿著玉錐挨個攤子轉,看到有人看玉,就上去跟看玉的人搭話兒,讓人家幫忙兒給看看。
轉到一個攤子,攤主是個四十多歲的男人,瘦高個兒,長臉,臉色有點兒發黃,看到顧乘風手裏的玉錐,攤主從懷裏掏出一個尺寸差不多,但很完整的玉錐遞向顧乘風:“兄弟,你拿著比比,看是不是一對兒。”
“是一對兒。”顧乘風沒還接,身後就有人先下了定論。
顧乘風轉身,見是玉器行的老板秦惠安,這老爺子跟曲綿昌關係好,稱兄道弟,但顧乘風跟人家不熟,連忙規矩地打招呼:“秦伯您好。”
“嗯,好。”秦惠安六十多歲的樣子,光頭,留著花白的山羊胡,圓臉盤兒,紅光滿麵,伸手接過攤主手裏的玉錐,仔細地看了看,說道:“漢朝的葬器,非王非候,非將非相,小子,你這東西上麵有靈氣,你不會是盜了仙家的衣冠塚吧?”
攤主坦然答道:“您老慧眼,這東西是我路過昆侖山,在山下的小鎮遇到的,小攤兒上擺著,要價一萬,沒人理,我收了回來,您老給估個價兒?”
“嗬嗬……”秦惠安笑得有些嘲諷,一萬塊收回來的,真是財星高照啊!答道:“玉這個東西,你要是認它,它就貨比黃金,要不認它,它就是塊兒石頭。”
說完看著顧乘風手裏的玉錐,問道:“乘風,你這個賣嗎?”
顧乘風說道:“秦伯,我這個玉錐是……”
“你就說賣不賣。”秦惠安打斷了他。
顧乘風覺得他是不想讓攤主知道的太多,於是答道:“不賣,我就是想……”
秦伯擺了下手,再次打斷顧乘風,又問道:“我手裏這塊兒玉你買嗎?”
顧乘風最討厭這種事兒,他不懂,對方還不說清楚,像打啞迷一樣,弄得人心裏搓火。他又不懂,他怎麼知道應不應該買?
秦惠安指著顧乘風,看著攤主,笑著說道:“瞧見了吧?這就是個不認的,他手裏這塊兒玉肯定是白來的。”
攤主也笑著說道:“您老給估個價兒,多少就憑您老一句話。”
秦惠安又仔細地看了看手裏的玉錐,又看了看顧乘風手裏的,對攤主說道:“你把底價都說了,我要是再打價兒就不仁義了。這塊兒玉,要是我買的話,一百五十萬,要是他買的話……”
秦惠安指了下顧乘風,接著說道:“兩百三十萬。”
顧乘風看著他,什麼意思?欺負有錢人啊?有錢人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憑什麼多出八十萬啊?
秦惠安笑著解釋道:“我是做買賣的,我買了要轉手,所以我得壓點兒價,你不是,你買了就不出手了,所以你得把差價補給人家,人家沒等你問價兒就把底價先說了,你又不差錢兒,好意思占人家便宜嗎?”
顧乘風雖然不懂玉,但生意經還是懂的,秦惠安這樣說這樣做,無非是想讓他把玉錐買下來,至於原因,自然是買完了以後找沒人的地方單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