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所有的孩子都有走向成功的天賦與才能
隨著心理學領域等諸多學科試驗方法的成功推廣和運用,越來越普遍地相信一個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也越來越確定每個人都具備在各個領域的才能。如果將人的這些特點利用和調度好,就可以使個人麵麵特出。有了這種科學認識上的進步,我們就可以假設所有孩子擁有多重天賦、多種才能、不同的長處和特殊的興趣。每個小孩,從傷殘最嚴重的到成就最卓越的,都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特殊本能。
由於我們的社會傾向於對孩子們進行分類,這就大大限製了上述假設的驗證。在評價孩子時,你是否對過於活躍這字眼已非常熟悉?你是否經常聽到諸如某某是一個心智障礙、孤僻、煩憂、害羞或一個孤寂的人的描述?一旦孩子被貼上標箋,他所有被看到的行為,就打上了那種特殊標箋的烙印。
然而事實上,孩子們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複雜和有趣的個體。父母和成人喜歡以狹窄的視野看待孩子,這種由別人投注於他們身上的眼光,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然而,一旦孩子的豐盈的個性得到承認,親子關係得以開放,對孩子的教育能以健康的方式開展,孩子在他們父母的眼中就能茁壯成長。一旦父母相信每個孩子有天賦與才幹,那些即使最平凡的孩子,也會展現出全新的麵貌。強調“平凡”沒什麼不對,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當你開放地和謹慎地看你的孩子時,你會發現他們絕不隻是“平凡”二字所能表達的。
“天賦”和“才能”是絕然不同的兩個概念,無論本質還是外延方麵都是如此。現在的學校,仍然普遍以高分、智商水準或在美術、創作或領導上卓越的能力為標準,來認定孩子們“有才能/有天賦”。一旦孩子們被認定為有某種天賦或才能,他們方有資格享受特別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