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胎兒畸形的知識準備
優生優育是關係到國家民族素質和每個家庭幸福美滿的大事,其中優生至關重要。如果胎兒一出生就表現為呆傻或有嚴重的殘疾,也就談不上接受良好的教育了。
胎兒的畸形可以表現為外表的,例如腦積水、無腦兒。脊椎裂等;也可以表現為功能性的,例如智力低下、代謝性疾病;以及從外表不易察覺的疾病。這些胎兒的畸形或疾病如果是出生前就有的,稱為先天性缺陷或疾病。這些缺陷或疾病的發生與父母有關的被稱為遺傳性疾病,主要由於父親或母親有病的遺傳物質通過精子或卵子傳給下一代。例如,有一種被稱為血友病的血液病,病人稍有外傷就流血不止。這種病就是遺傳的,不發病時生活同正常人一樣。也有的遺傳性疾病在出生時並沒有表現出來,到了一定年齡才開始發病。例如,舞蹈病就是在20-30歲時才發病。還有一類先天性疾病不是來自父母,而是懷孕期間由於母體接觸或感染了某些有害或有毒的因素,使受精卵發生畸形而造成。這類先天性疾病可以在母體再次懷孕時注意避開有害因素的影響即可不再發生。實際生活中,往往很多先天性疾病既有遺傳因素,又有環境因素。大多數畸形是由綜合因素引起的,當多種因素所產生的效用總和達到了致畸的閾值時即可引起畸形。下麵重點討論環境致畸因素。
國內外的大量事實和研究結果均證明,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眾多因素有明顯的致畸作用,包括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1.謹防化學藥物致畸
一些藥物或環境中的汙染物對胎兒有致畸作用。例如鎮靜劑、抗腫瘤藥、抗癲癇藥。抗結核藥。抗生素等可引起畸形;環境中的汙染物特別是有機汞、殺蟲劑、去鏽劑對胎兒的危害也要引起人們充分的注意。缺乏某些微量營養素(例如碘、葉酸、鋅、維生素A等)或某些微量營養素服用過多(如維生素A等),也會導致胎兒畸形的發生率增加。
(1)藥物
有些藥物是能致使胎兒發生畸形的,例如抗癌藥(白消安、環磷酸胺、氨甲蝶吟)、抗癲痛藥以及大劑量的鎮靜劑、抗甲狀腺藥等有較明顯的致畸作用;妊娠早期使用雄性激素。雌性激素以及避孕藥等均可引起胎兒性發育異常以及其他畸形;某些抗生素也可以引起胎兒畸形,四環素類抗生素可引起骨骼發育障礙,牙釉質發育不良;鏈黴素類抗生素可造成胎兒障礙。
孕期禁用的中成藥有牛黃解毒丸。大活絡丹、小活絡丹、六神丸、牛黃清心丸、開胸順氣丸、十滴水等藥物。孕婦應該慎用的藥物還有:霍香正氣丸、防風通聖丸等。但是,並非一點藥都不能吃,有些具有保胎作用的藥物、補充多種維生素等還是允許的。總之,孕婦用藥要掌握以下原則:孕婦用藥必須將母嬰作為統一體來考慮;可用可不用的藥物盡量少用;任何藥物的使用均應在醫生指導下;必須用藥時,當兩種以上的藥物同樣有效時,應選擇對胎兒無害或危害小的一種(例如抗生素順序選用青黴素、螺旋黴素、紅黴素、先鋒黴素等)。
(2)微量營養素缺乏
婦女妊娠期間,體內發生種種生理變化,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比平時增多。此時如果營養不良,不僅孕婦本身的健康受到影響,同時會使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受到影響,嚴重時還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器官畸形,因為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育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素全部需要由母體供給。
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胎兒骨骼和牙齒的鈣化在母體內就已開始。如果孕婦因鈣攝入量不足引起中等程度或短期缺鈣時,將通過動用母體骨骼中的鈣來滿足胎兒需要。胎兒的骨骼鈣化和發育均正常,而母體則因骨骼脫鈣易患骨質疏鬆症;當母體嚴重缺鈣或長時間缺鈣,可使胎兒的骨骼鈣化和生長發育受到影響。有研究報道,孕婦患嚴重貧血可導致出生嬰兒低體重發生率增高;如果新生兒體內鐵貯存不足,由於不能滿足4個月的需要而易較早發生貧血。人類缺鋅的研究結果表明,孕期缺鋅與新生兒先天畸形有關。孕婦體內缺碘會引起早產、死胎、先天畸形等。孕婦是否需要補充碘應視實際情況而定。正常人每日最低需要碘為75微克,孕婦及乳母每日應增加50微克。如果平時已食用加碘食鹽,並注意攝入含碘豐富的食品,例如海帶、海產魚蝦等食物,一般不容易發生碘缺乏的。如果想知道是否缺碘,可通過測定尿碘含量來評價體內碘的營養狀況以及是否需要補充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