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繁複雜的十月變化
婦女懷孕以後,孕卵就在子宮裏著床,發育成長。在孕8周以前,稱為胚胎;在孕8周以後,稱為胎兒;孕周是從末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算起,一般都是用它來計算胎兒的月齡,因為受孕的準確日期是難以知道的。在孕28周以前胎兒娩出,稱為流產,此時胎兒的體重一般在1000克以下;孕28周至37周出生的胎兒,稱為早產嬰兒;孕37周到43周出生的嬰兒,稱為足月嬰兒;43周以後尚未生產者,稱為過期產。孕卵發育到胚胎時期,各器官和組織已基本形成,在胎兒時期進一步發育和完善。
胎兒的生長發育是靠從母體中攝取營養,並把代謝的產物從母體排出,這是通過胎盤的血循環進行交換的。臍帶是胎兒和胎盤相聯係的管道,它有一條靜脈和兩條動脈血管。臍帶靜脈裏有從胎盤來的氧含量比較高和營養物質比較豐富的血液,從靜脈經過胎兒的腹壁進人肝髒到下腔靜脈,然後進人心髒,先供應心髒和大腦,以適應發育的需要,到達肺和身體下部的血液所含的氧和營養物質就比較少些。臍動脈把胎兒身體裏經過代謝後,含氧比較低的混合血液注入胎盤,與母親的血液進行物質交換。胎兒的血循環從受精後約3周就建立了,這時胎兒血液裏的紅細胞是來自卵黃囊,孕10周時肝髒是紅細胞生成的主要器官,以後脾和骨髓逐漸有造血的功能。為滿足胎兒生長的需要,和補償胎兒的血含氧量低的不足,胎兒的血色素較高每百克血液中,約含15克,近預產期時達18~19克。同時胎兒的心排出量比成年人大3倍,胎心率約為成年人的1.5倍。
胎兒的呼吸功能是由母親和胎兒的血液在胎盤進行氣體交換來完成的。有人用特殊的超聲技術發現孕周時,可以觀察到胎兒的胸壁運動;孕16周時,胎兒就有足夠的呼吸運動,其強度能使羊水進出呼吸道,有使肺泡擴張和生長的作用。但是呼吸運動的次數不等,每分鍾30~70次,是陣發性不規則的,時快時慢,有時也很平穩。當發生胎兒窘迫時,正常的呼吸運動可能暫停或出現大喘氣的活動。妊娠28周前出生的嬰兒生活力低下,大多數死於呼吸功能不全。出生前胎兒必須具備呼吸道(包括氣管和肺泡),肺循環和呼吸肌的完善發育,並且在中樞神經係統支配下能活動和協調,才能生存。
在孕11~14周時,腎髒就有排泄的功能,有人曾在14周胎兒的膀胱裏發現尿液;孕30周時,尿量每小時為10毫升,臨產時增加到每小時27毫升。妊娠後半期,胎兒的尿成為羊水的重要來源之一。
在孕11周時,胎兒小腸就有蠕動,孕16周時,胃腸的功能已基本建立,胎兒可以吞咽羊水,同時促使不被吸收的物質下行到降結腸。吞咽的活動,可以促進消化道的發育,為出生後的消化功能作必要的準備,出生後蛋白的水解能力未發育成熟,但它的胃腸係統已能吸收氨基酸、葡萄糖和其它可溶性的營養物質。胎兒在宮內缺氧嚴重時,可使腸蠕動增加,肛門括約肌鬆弛,胎糞排入羊水,使羊水變成黃綠色,這就被醫生用來作為胎兒缺氧的信號。
整個妊娠期,胎兒的肝髒參與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並儲存較多的肝糖原,在出生後迅速地被消耗掉。妊娠晚期的肝髒,也儲存脂肪和脂溶性的維生素。肝髒又是胎兒血液生成的主要部位。胎兒紅細胞的壽命短,被破壞後產生大量遊離的膽紅素,其中一小部分在肝髒裏轉化為膽綠素排入腸道,使胎便成為黑綠色。
胎兒的頭是身體中最大的部分,胎頭的大小、姿式、硬度,以及先分娩頭或後分娩頭,都能影響分娩的過程,胎兒的頭和母親骨盆之間的相互適應,是胎兒發育過程的一個重要特征。頭部是由額骨、頂骨和顳骨各兩塊,及一塊枕骨形成的,骨與骨之間有縫隙,稱為顱縫,顱縫會合處形成不同形狀的空隙,稱為國門。顱縫和囪門上麵被骨膜和頭皮以及軟組織所覆蓋,分娩時可作為診斷胎兒先露部位置的標誌,也可以使胎兒頭有一定限製的壓縮和變形。胎兒頭的最大周徑是在枕額徑的平麵處,平均為 34 5厘米;最小周徑是枕下前曲徑平麵,平均為32厘米。分娩時幾頭能充分屈曲,則能以最小的周徑通過骨盆,而順利地自然分娩。
胎兒的大腦發育,隨著孕周的增長而發育完善,孕周越大,腦的腦因就越大。
受精卵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自受精後的瞬間開始,受精卵即以高速不斷地進行細胞分裂和分化。它每隔1218小時分裂一次,到72小時後。一個受精卵己分裂成具有12~16個細胞的胚泡。在受精後第五天,胚泡就從輸卵管壺腹部遷移到子宮腔內,並埋入子宮內膜,也就象種子在土壤裏牢固地紮了根。受精後第一周,是受精卵初步分化的階段,所以稱為胚卵期,而這種細胞分裂稱為卵裂。接下去就發生了一係列眼花繚亂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