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這天黃昏"抓"來了個人,這貨長得比劉協還白嫩。臉圓圓的,眼睛小小個,笑起來會眯成一條線還有個酒窩,一看像是三十出頭。經過一番盤查,才知道他叫董昭,劉協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三國演義》雖然在別的地方忽悠人,對這個人的所作所為卻是秉筆直書,這貨可以說就是促成曹魏篡漢的謀主。
想到這,劉協再三打量了他。張楊在一旁介紹,說這位是董公仁先生,本是袁本初【袁紹】帳下能人,因弟弟在張孟卓【張邈】軍中,而張袁二位將軍有了矛盾,袁將軍聽信讒言想要治董先生的罪。所以董先生要求去晉見天子,路過此地。
張楊說得很客氣,客氣得讓人覺得不自然。
其實他早就聽說這個人物了,可以說久仰。所以董昭一報上名號就各種獻殷勤。董昭何等人物,一下明白張楊用意——留下來做軍師。钜鹿和魏郡詭計,讓他兩戰成名,那是兩年前,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袁紹在界橋迎戰公孫瓚;而钜鹿太守李邵和郡中仕宦認為公孫瓚兵力強盛,都想要歸附他。於是袁紹讓董昭兼任钜鹿太守。袁紹問:“你有什麼法子駕馭他們?”董昭答:“憑我一人微力,現在不可能打亂他們的計劃,我想表麵附合,引誘他們說出實情,然後再根據具體情況臨時權變來製馭他們。計策隻能臨時想出,現在沒法預先談論。”
當時钜鹿郡裏的大姓人家孫伉等幾十人是主要的策劃者,鼓動官吏和百姓。董昭到了郡裏,偽造了一份袁紹的檄文告訴全郡說:“得到賊人的偵察兵安平、張吉的口供,他們會來進攻钜鹿,賊方原孝廉孫伉等人作為內應,此檄文傳到郡中,即將孫伉等逮捕軍法從事,隻懲罰他們本人,妻兒不予連坐。”董昭依照檄文的控訴、命令,將孫伉等人立即斬首。全郡人驚惶恐慌,董昭挨個予以安慰,於是全都安定下來。事情結束後,董昭向袁紹彙報,袁紹十分讚許。
恰逢魏郡太守栗攀被士兵所害,袁紹就讓董昭兼任魏郡太守。當時全郡境內秩序大亂,賊人數以萬計,他們派使者相互往來,進行買賣貿易。董昭十分重視這種情況,找機會在他們中間進行離間,乘他們力量虛弱時發兵征討,打得賊方大敗。兩天內三傳捷報。
反倒是董昭微笑著向大家作揖施禮,自然的神情像是這個兵營像是他的一樣。如此的氣場,令劉協也對他產生了些好感。
張楊見狀,便開始繪聲繪色地講起董昭的成名戰,董昭淡淡笑著看在場每個人的反應。劉協也耐心地聽著,但總感覺背後涼颼颼的,這種感覺,隻有兩個人給過,一個是賈詡,那隻老狐狸洞察一切的眼神真的可怕,但好在他不會害劉協,讓人反而欣賞這種泰然自若;第二個便是李儒,但他的眼光老是像條毒蛇,冷冷的,看不出下步要對你幹嘛。
眼前這個董先生,似乎像上帝一樣審視著每個人的表情和眼神,劉協先是想著極力掩藏自己的表情,但後來想想自己本來也沒啥料可以藏著掖著的,讓他猜中心事也無妨。索性就該幹嘛幹嘛,樂得自在。
等張楊講完,一旁的應劭卻是拍手稱快,連道公仁兄妙計。
楊醜和其他部將也聽得津津有味,眭固卻說,那些賊人也甚是可憐,引來眾將側目。
劉協也靜靜聽著,不予置評。
眭固似乎想要辯解一下自己的同情心,便沉聲道:“董公之智,某實在不如。但受騙的賊人也隻是為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