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易的目光幽遠而深沉,他在瞬間想到了很多事,想起當初在爭奪王位之時幾位兄長為自己的付出,想到李姓血脈所肩負的重擔,這樣一副擔子,馬上就要交給這個垂髫之童,是不是顯得有些過於殘酷?隻是,正如李睿剛才所說,既然此生生於帝王之家,這些東西是無法逃避的,權利大,責任更大。身為帝王,很多時候都要違逆自己的心意行事,那些肮髒的、齷齪的、黑暗的、見不得光的事,曆來的帝王們都在做,而且相信以後的帝王也同樣會做,原因無他,想要維護自己的統治,那麼明知道是錯的也要去堅持,明知道是黑的也要強說成白,因為這是統治的需要。
看著麵前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李天易終究還是忍不住歎了口氣,他有些沉重的說道:“皇兒,現如今朕還健在,無論是軍權還是政權,朕都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朝堂之中沒有人敢對皇位有絲毫想法,因為他們都知道,朝中至少有八成以上的大臣都是忠於朕的,背叛了朕,他們得到的遠遠要比現在的少,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在收入和付出之間,他們一定會權衡利弊,很少有人喪心病狂的幹出那些抄家滅門的蠢事。自朕登基以來到如今已有二十餘載,天下安定,四海承平,但朕知道,這些其實都不是朕的功勞,大唐底蘊深厚,先祖們為了這個政權,為了這個國家付出了太多,那些曆來的功臣名將為了唐的繁榮穩定,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對於朕來說,隻要能夠做到維持這種局麵,不太昏庸即可。但這其中有一個關鍵的條件,那就是你必須擁有一批矢誌追隨你、忠於你的下屬,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做皇帝和做大將軍並無兩樣,同樣都需要一批忠誠於你的人,隻有這樣,你的政令才能得以實施,你的對手才不敢造次,你的敵人才不致趁虛而入。皇兒,你年齡尚幼,而你皇兄所得太子之位久矣,他雖昏庸不成器,但張皇後很善經營,現在太子身邊已然圍繞著一大批人,當然,這些人並非全是心思齷齪之輩,他們之所以追隨太子,也是為了將來的朝政考慮,為父之所以遲遲未能下定決定廢立太子之位,大半原因皆緣於此。你的幾位姑姑都不喜歡太子,隻可惜他們迫於皇家規矩,沒有太大的權利,當朝之中,僅一人可托付,但此人誌不在廟堂,若朕某一日真的賓天,他能否接著輔佐你,還是個未知之數。朕這段時間以來一直憂心,旁人均認為朕是在擔憂戰況,其實他們哪裏知道,朕所思所慮者,皆是皇位一事……”
李睿眨了眨眼睛,對於父皇所說的這些似懂非懂,不過他倒是聽出了一些事情,不由的問道:“父皇,您所說的可托付之人是否就是公子?”
皇帝點了點頭。
李睿接著又問道:“那這和父皇您擔心先生有什麼關係?”
李天易深深的呼出一口氣,好像要將所有的不快憂慮全都排出體外,他沉默了半晌,才接著說道:“朕原本以為,秦公子隻是公子在無意間又替朕於民間挖掘的另一個能人,所以對他雖也尊重,但遠遠談不上重視,直至今日他們幾人一起來大營,朕無意中發現公子對於那個姓秦的年輕人似乎有種說不出的尊敬與服從,而且秦公子在場時,他幾乎事事都要聽從秦公子的意見,這才讓我感到有些吃驚。朕這輩子見得人多了,但如公子此等人物,卻也是生平僅遇,朝中幾乎所有大臣都知道,朕對公子幾乎事事順從,看著似乎是朕在一直在毫無理由的支持他,其實情況並非如此,公子此人行事如羚羊掛角,天馬行空,很多事情看著都很荒唐,但事後證明,隻有此人的決定才是最為正確的,這些年來,與其說是朕在支持他,毋寧說是他一直在支持著朕。像公子這樣的人,竟然會對秦公子俯首帖耳,你難道不覺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