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掌握初中數學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由於初一學生的智力水平不一,數學基礎參差不齊,所以造成數學學習上的兩極分化。如何消除學習數學的各種障礙,大麵積提高數學成績,說說個人的淺見。
一、掌握預習學習方法,培養數學自學能力
預習就是在課前學習課本新知識的學習方法,要學好初中數學,首先要學會預習數學新知識,因為預習是聽好課,掌握好課堂知識的先決條件,是數學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數學的預習主要是看數學書,這需要我們既要動腦思考,還要動手練習。數學預習可以有“一劃、二批、三試、四分”的預習方法。
以“方程和它的解”一節為例來說明這種預習方法。“一劃”就是圈劃知識要點,和“已知數”、“未知數”、“方程的解”、“解方程”幾個基本概念,以及例1、例2下麵“注意”提示內容都要圈畫出來。“二批”就是把預習時的體會、見解以及自己暫時不能理解的內容,批注在書的空白地方,對例1中判定y2+2=4y-1與2x2+5x+8是否是方程,為什麼?說不出理由,這時我們可以把疑問批在此二題旁。“三試”就是嚐試性地做一些簡單的練習,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四分”就是把自己預習的這節知識要點列出來,分出哪些是通過預習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識是自己預習不能理解掌握了的,需要在課堂學習中進一步學習。例如通過預習這節內容,我們可以列出以下知識要求:(1)什麼是已知數,什麼是未知數,什麼是方程,什麼是方程的解,什麼是解方程。(2)會判別一個式是否是方程,(3)會列一元一次方程,(4)會檢驗一個數是否是某一個方程的解。
二、掌握課堂學習方法,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課堂學習是學習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環節。數學課學習要堅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耳到:就是在聽課的過程中,既要聽老師講的知識重點和難點,又要聽同學回答問題的內容,特別要注意聽自己預習未看懂的問題。
眼到:就是一看老師講課的表情,手勢所表達的意思,看老師的演示實驗、板書內容,二看老師要求看的課本內容,把書上知識與老師課堂講的知識聯係起來。
口到:就是自己預習時沒有掌握的,課堂上新生的疑問,都提出來,請教老師或同學。
心到:就是課堂上要認真思考,注意理解課堂的新知識,課堂上的思考要主動積極。數學課堂學習有時是掌握例題的解法,有時是學會運用公式,
關鍵是理解並能融彙貫通,靈活使用。例如,證明任意三角形的中位線等於底邊的一半,老師講了例題,啟發同學們思考,許多同學聯想到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平行線輔助線的作法,很快可以思考出下列四種證法:
對於老師講的新概念,應抓住關鍵字眼,變換角度去理解。如命題“隻有零和1的算術平方根是它本身”,可以改寫為“如果一個數的算術平方根是它本身,那麼這個數是零或1”。
手到:就是在聽,看,思的同時,要適當地動手做一些筆記。
三、掌握練習方法,提高解答數學題的能力
數學的解答能力,主要通過實際的練習來提高。
數學練習應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1.端正態度,充分認識到數學練習的重要性。不論是預習練習,課堂練習,還是課後作業,複習練習,都不能隻滿足於找到解題方法,而不動手具體練習一練。實際練習不僅可以提高解答速度,掌握解答技能技巧,而且,許多的新問題常在練習中出現。
2.要有自信心與意誌力。數學練習常有繁雜的計算,深奧的證明,自己應有充足的信心,頑強的意誌,耐心細致的習慣。
3.要養成先思考,後解答,再檢查的良好習慣,遇到一個題,不能盲目地進行練習,無效計算,應先深入領會題意,認真思考,抓住關鍵,再作解答。解答後,還應進行檢查。
4.細觀察、活運用、尋規律、成技巧。
例如下列一組一元一次方程練習,通過細致觀察,會獲巧解。
以上三題應精心觀察去括號與去分母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以上兩題要細心觀察運用整體思想靈活變形,正確迅速解題。
本題若不觀察,按常規解法勢必繁冗,聯想到方程根的概念,可獲精巧解答。
又如下題,若大膽聯想,活用公式,轉具體為抽象,用字母代替數,則可得巧解。
已知:A=199301981×198101993,
B=199301982×19810992,試比較A與B的大小。
解:設x=199301981,y=198101992
則:A=x(y+1)=xy+x,B=y(x+1)=xy+y
∵x>y,∴A>B.
四、掌握複習方法,提高數學綜合能力。
複習鞏固應注意掌握以下方法。
1.合理安排複習時間,“趁熱打鐵”,當天學習的功課當天必須複習,無論當天作業有多少,多難,都要鞏固複習,一定要克服不看書複習就做作業,做不起再翻書,把書當成工具書查閱的不良習慣。
2.廣泛采用綜合複習方法,即通過找出知識的左右關係和縱橫之間的內在聯係,從整體上提高,這種方法既適用於平時複習更適用於單元複習、期中複習、期末複習和畢業複習。
綜合複習具體可分“三步走”:首先是統觀全局,瀏覽全部內容,通過喚起回憶,初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係印象,其次是加深理解,對所學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最後是整理鞏固,像華羅庚所說:“找另一條線索把舊東西重新貫穿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係。
3.重視實際應用的複習方法。數學複習不能像文科複習主要靠背記,應通過“完成實際作業”來實現對數學的複習,教育家明確指出,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意把知識的實際應用作為重要的複習方法”,例如複習一元二次方程可做以下四道題。
(1)方程3x2-5x+a=0的一根大於-2而小於0,另一根大於1而小於3。求實數a的取值範圍。
(2)方程2mx2-4mx+3(m-1)=0有兩個實數根,確定實數m的範圍。
(3)方程x2+(m-2)x+5-m=0的兩根都大於2,確定實數m的範圍。
(4)已知三角形兩邊長a、b是方程2x2-mx+2=0的兩根,且c邊長為8,求實數m的範圍。
通過練習,從正、側、反麵三種不同角度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便於抓住本質強化記憶。正麵複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用判別式討論根的性質;根與係數關係公式,把一元二次方程用函數的知識去理解,側麵從二次函數的角度來解決有關方程與不等式的問題,經過嚐試失誤,找出錯誤原因和解決辦法,從反麵留下深刻印象。
4.廣覽博集,突破薄弱環節的複習方法。
要提高數學綜合能力,還應突破自己知識的薄弱環節,一是多在薄弱環節上下功夫,加強鞏固好課本知識,二是適當閱讀這些課外讀物,收集整理,廣覽博集,突破這一薄弱環節,這樣,有利於從整體上提高數學綜合能力。
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力求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並積極主動的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探索的一種心理傾向,是諸多非智力因素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實際的內部動力。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的探索,敏銳的觀察,牢固的記憶和豐富的想象;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地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有真切的情緒感受,受到美的陶冶。所以,中外許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興趣的作用,認為“興趣是智力之母”、“興趣是入門的向導”。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認為:“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同時實踐也證明了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特別注意、重視,力求認識它,研究它。從而能較快地獲得有關它的知識和技能。
青少年學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強,是接受間接知識的最佳時期。然而,不少中學生對學習或是對某些學科不感興趣,由此而使他們的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成績很差。這樣看來,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勢在必行。那麼怎樣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呢?本人談一下自己的教學體會。
首先,教師要真誠地熱愛學生。生活上給予關心愛護,學習上給予指導、幫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主動接近學生,和他們打成一片,使學生敢和老師接觸到願和老師接近,再加上老師的熱情幫助,使師生的感情變得真摯融洽。此時學生會由對老師的良好印象發展到對老師所教學科有好感,進而產生學習這一科的學習興趣。
其次,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良好的態度,詼諧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解,循循善誘的啟發。隻有這樣學生在心目中才能對老師敬仰,激發學習熱情,渴望尋求知識,豐富自己;才能調動學生的情緒,保持旺盛的精力,使學生一直處於接受知識的最佳狀態;才能產生克服學習困難的決心和信心,最大限度地接受和掌握知識。
第三,教學要切合實際,按學生的基礎安排教學內容和授課方法。教學內容要適中,教學方法要靈活,使學生能聽懂學會。在老師的啟發點撥下,經過學生自己的思考鑽研,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第四,教師在課內外給學生盡可能多的發言、討論和實踐的機會。並對學生的成績和有獨到見解的地方給以肯定和表揚,使學生的才能得到顯露,個性得到發展,享受學會後的歡樂。中學生的自身能力和價值一旦被同學承認就會迸發出無窮的力量,產生不盡的樂趣,加速學習興趣的增長。
第五,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講“三角形全等的‘角邊角’公理”時,教師可提出如下問題:“老師教學用的三角板折斷為兩塊(如圖),要請木工師傅再製造相同的一個,是否需要將折斷的兩塊都拿去?如果隻拿一塊的話,拿哪一塊?為什麼?”此時學生的情緒很高,經過學生積極動腦的思考後,教師很自然地把話題轉向了“角邊角”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