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

作者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阿Q的姓名籍貫不可考,他沒有家,平常隻住在未莊的土穀祠裏,沒有固定職業,隻給人家做短工,但他幹活是“真能做”的。

阿Q雖窮困潦倒,卻很自尊自大,所有未莊的居民全不在他眼裏,自認為先前比他們闊多了,還自信自己的兒子將來要比趙太爺和錢太爺闊得多。但未莊的人們並不尊重他,經常拿他開心。每次挨打後,他就想:算是被兒子打了。人們知道了他這種精神勝利法,便在打他時逼他說是“人打畜牲”,阿Q卻自認是“蟲豸”。他覺得自己是天底下第一個自輕自賤的人,狀元不也是“第一個”麼?有時阿Q在受辱後,便以“忘卻”這件寶貝來平複心中的懊喪,或者去向更弱小的人發泄怨氣。一次,他挨了錢府假洋鬼子的打,把怨氣全泄在對麵走來的小尼姑身上,對她連擰帶摸地調笑了一番,自認為掃了一切晦氣。擰小尼姑時那種滑膩的感覺使阿Q久久難忘,加上小尼姑逃走時罵的“斷子絕孫的阿Q”,使他第一次認真考慮女人問題。因此有一天,他突然向趙府女傭吳媽“求愛”,自然是失敗了,還遭了趙家父子的打,被趕出趙府,連未莊也難以存身了。

阿Q的生計沒了著落,隻得進城,墮為小偷的幫手。但同夥出事後,他也不敢再去做了。辛亥革命發生後,阿Q看到舉人老爺和趙太爺都惶惶不安,不免有些“神往”革命,在街上高呼“造反了!”但是,“革命黨雖然進了城,倒還沒有什麼大異樣”,知縣和老把總還是原任,連假洋鬼子也搖身變成了革命黨。投靠無門的阿Q隻得去找假洋鬼子要求參加革命,卻被逐出,不準革命。不久,趙府遭了搶,阿Q被抓去當了替罪羊,糊裏糊塗在供狀上畫了圈,被槍斃了,就此結束了可笑又可悲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