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倚天時代(下)(1 / 3)

在《射雕英雄傳》第十六回《九陰真經》裏,周伯通和郭靖有一段對話,摘錄如下:周伯通見他不大起勁,說道:“你怎麼不問我後來怎樣?”郭靖道:“對,後來怎樣?”周伯通道:“你如不問後來怎樣,我講故事就不大有精神了。”郭靖道:“是,是,大哥,後來怎樣?”講故事的人講得再好,如果聽故事的人沒有互動,那講故事的人也會覺得意興闌珊,沒有興趣再講下去,這也是倚天時代的下集出來得這麼晚的緣故——留言的讀者以及跟我討論的小夥伴越來越少,老子都不想接著寫了。不過,為了告慰那些一如既往支持我的小夥伴,我還是會慢慢把“笑傲時代”、“鹿鼎時代”“書劍時代”寫完的。不過我估計“書劍時代”感興趣的人不多,因為看過這本書的人跟看過“射雕三部曲”的人比起來,可能少得有點多哦,是吧?是為序。第一幕蒙元滅宋對門派的興盛之影響正如在其他許多文化領域中一樣,蒙古人對中國本土的占領也導致了武術界水平的大幅下降,許多大有希望的中青年武術家在抵抗蒙元的殘酷戰爭中陣亡,導致了武術界的代際斷層,而隨著新舊五絕極其傳人們的逝去和隱遁,許多威力強大的絕技也湮沒無聞。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絕少再出現“五絕”層次的絕頂人物。這一悲慘境況不僅標誌著華夏武術界的長期衰落,也推動了武林結構的深刻變革:個人的力量下降後,門派的重要性就日漸凸現出來。門派不僅僅是武術本身的標誌或武術傳承的形式,它本身就成為武術家聯合的最重要組織。在具體討論倚天時代門派的形成之前,讓我們在此先對這一組織的一般發生學原理略加考察。門派首先具有武術傳承的意義——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武術必須通過教學活動才能傳授給他人。學生從教師那裏學習到精湛的格鬥技術,作為自衛及謀生的手段,特別在動蕩的時代,其帶來的利益遠遠大於對其他文化知識的學習,因此自然為許多人所趨之若鶩。但是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授學生武術是一項危險的工作。天資聰穎的學生經過認真修習,武術不難淩駕於較平庸的老師之上,當與老師發生爭執,或者覬覦老師的秘籍、珍寶時,不難利用學到的武術擊敗甚至殺死自己的師尊。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弑師會被武術界視為最大的禁忌和罪惡。而教師也被默認擁有對學生的人身支配權,在儒家文化的支持下,教師被稱為“師父”,亦即具有與父親相等的地位。“門派”的出現,意味著學生和教師都是門派的一部分,也都必須受門規家法的製約,雙方都必須忠於更高的門派。而門派進行內部管理的執行人員就是掌門人,掌門人雖然擁有極高的權威,但是同樣受門規的製約。門派的出現,導致個人對門派形成了單一的人身依附關係,最終使得本來單純的武術傳授的形式變成了一個擁有共同利益的武術家集團。每一個武術家都有在政治上效忠,從經濟上供奉,在危急時支援自己門派的義務。也有享受門派的武力保護和武術教授的權利。因此,一個人理論上能夠學習多種武術,但隻能效忠於一個門派。當然,如果不加入某個門派,能夠獲得該門派武術傳授的機會微乎其微。這一製度事實上的結果,就是武術教學上的嚴格限製。這是倚天時代武術衰落的重要原因。我們可以用囚徒悖論來解釋這一趨勢:每一個門派都有各自的利益,因此雖然不介意去學習其他門派的武術,但是卻絕不希望自己的武術被其他門派得知。這樣必然會積極窺伺其他門派的武術而防範自己的武術被偷學,這會導致惡性循環,使得各門派相互提防,防範進一步嚴密。而各門派之間的對立,又會導致武術家技能的單一化,格鬥水平日益下滑,這樣一來,個人的力量日漸下降,使得對門派的依賴性更為增強,令個人與其門派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而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劇門派之間對立的趨勢。從以武術家個人為本位,到以門派為本位,這一曆史趨勢經過了長期的演變,但是關鍵性轉折就發生在後神雕時代和前倚天時代交接之際。第二幕武當的由來在少林寺裏藏經閣裏隨師父覺遠學到了《九陽真經》大部分內容、在華山之巔蒙楊過傳授了三招絕技、在嵩山腳下從郭襄贈送的鐵羅漢玩偶處學到了羅漢拳的張君寶在打敗了“昆侖三聖”何足道後被驅逐出了少林寺,經曆了恩師覺遠力竭圓寂、女神郭襄辭別遠去的諸多挫折後,張君寶及時調整了心態,挑著恩師的水桶上了武當山。張君寶擁有極高的武學天賦,僅僅學習了一天的羅漢拳,便打得威震西域且令整個少林無可奈何的何足道蒙羞而去——卻見張君寶兩足足跟不動,足尖左磨,身子隨之右轉,成右引左箭步,輕輕巧巧的便卸開了他這一拳,跟著左掌握拳護腰,右掌切擊而出,正是少林派基本拳法的一招“右穿花手”。這一招氣凝如山,掌勢之出,有若長江大河,委實是名家耆宿的風範,哪裏是一個少年人的身手?但見張君寶“拗步拉弓”、“單鳳朝陽”、“二郎擔衫”,連續三招,法度之嚴,勁力之強,實不下於少林派的一流高手。天鳴、無色、無相以及心禪七老見張君寶這幾招少林拳打得如此出色,無不相顧駭然。說話之際,何足道已出了第六招,心想:“我連這黃口少年尚且對付不了,竟敢到少林寺來留簡挑戰,豈不教天下英雄笑掉了牙齒?”突然滴溜溜的轉身,一招“天山雪飄”,掌影飛舞,霎時之間將張君寶四麵八方都裹住了。張君寶除了在華山絕頂受過楊過指點三招之外,從未有武師和他講解武功,陡然間見到這般奇幻百端、變化莫測的上乘掌法,哪裏能夠拆解?危急之中,身腰左轉成寒雞勢,雙掌舉過額角,左手虎口與右手虎口遙遙相對,卻是少林拳中的一招“雙圈手”。這一招凝重如山,敵招不解自解。不論何足道從哪一方位進襲,全在他“雙圈手”籠罩之下。猛聽得達摩堂、羅漢堂眾弟子轟雷也似的喝一聲彩,盡對張君寶這一招衷心欽佩,讚他竟以少林拳中最平淡無奇的拳招,化解了最繁複的敵招。他得覺遠傳授甚久,於這部九陽真經已記了十之五六,十餘年間竟然內力大進,其後多讀道藏,於道家練氣之術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間閑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裏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衝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後來北遊寶鳴,見到三峰挺秀,卓立雲海,於武學又有所悟,乃自號三豐,那便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張三豐。(《倚天屠龍記》第二回)很多人認為,張三豐是太極拳的創始人,其實這是把張三豐小看了。張三豐如果僅僅是太極拳的創始人,那他最多隻能達到“五絕”的影響力,但在中華武學史上,他是與達摩祖師相提並論的神級高人,怎麼可能僅僅憑借太極拳一項技能便獲此殊榮呢?過了數日,已是四月初八。張三豐心想明日是自己的百歲大壽,徒兒們必有一番熱鬧。雖然俞岱岩殘廢,張翠山失蹤,未免美中不足,但一生能享百歲遐齡。也算難得,同時閉關參究的一門“太極功”也已深明精奧,從此武當一派定可在武林中大放異彩,當不輸於天竺達摩東傳的少林派武功。(《倚天屠龍記》第十回)。其實張三豐的偉大之處,乃是在於其開創了“內家拳”這一不同於以往傳統武藝的新型武學體係。在張三豐之前的武學世界,“一力降十會”是比較普遍的武學認知,在楚漢時代“霸王舉鼎”的傳說,三國時代關羽“青龍偃月刀”的神話、水滸時代梁山好漢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都反映出傳統武學認識中“力量”是格鬥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在雙雕時代,周伯通的“空明拳”以及郭靖以《九陰真經》內功體係為基礎開發出來的新型“降龍十八掌”都已經有了不同於傳統武學力大為勝的特點,但真正形成一套完整的武學體係,還是由倚天時代的張三豐完成的。在創建了內家拳體係後,“以柔克剛”這個成語才真正地在武林中成為了現實,而在張三豐所創內家拳體係上開發出來的“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等諸多拳種也豐富了中華武學的內涵和外延,至此,“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謠言不再流傳,武當武學以其完全不同於少林武學的特征傲立於世。因聽聞心中女神郭襄所建立的峨眉派弟子風陵師太被同處於四川境內的青城派掌門百損道人**的事故後,憤怒的張真人打上了青城山以“武當綿掌”破了百損道人的“玄冥神掌”並將其擊斃。此時的張三豐已經七十歲了,自嵩山一別後,他與女神隻見過七次麵,分別是在四川成都都江堰的夫妻橋頭、湖北武漢漢江渡的蓮葉舟中、陝西華陰華山的山岩上、河北保定白洋澱溪水的鬆樹下、山西忻州五台山北台山巔、湖南嶽陽洞庭湖君山島的鳳梨亭內、福建南平武夷山的回聲穀裏。在最後一次見麵後不久,郭襄便病重離世,這才有了百損道人欺負風陵師太的事件發生,張三豐擔心自己百年之後無人照料郭襄的門人子弟,於是七十歲這年開始創派收徒,共收了七個弟子,分別取名為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張鬆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穀,以紀念他與女神郭襄會麵的七處聖地。而他給弟子取名的靈感也是模仿女神而來——郭襄與楊過第一次見麵是在風陵渡口,因此給自己大弟子取名為“風陵”。張真人一生暗戀郭襄,百年之壽依然是童子之身(《倚天屠龍記》第十回),郭襄贈與他的鐵羅漢一直隨身攜帶(《倚天屠龍記》第二十四回),最後在一百一十六歲那年看到郭襄的遺書時還念念不忘(《倚天屠龍記》連載版)——張三豐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聰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世間之人,有誰能如張真人一樣,用一個世紀的時間來默默地愛著和守護著自己的初戀,而完全不在乎是否得到相應的回報?隻是站在所愛的人身邊,靜靜的付出,默默的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卻仍然執迷不悔,也就是這種不求回報的原因,注定了它悲劇的結局後,也隻能是一條在遠處守候的平行線,隻留下回憶中,美好的片段,當作永恒!第三幕昆侖、華山和崆峒出現昆侖派是前倚天時代崛起於昆本土侖山的武術門派,這一門派的曆史可以上溯到北宋時期。但由於長期僻處西域的昆侖山脈,與中原往來較少。長期以來,昆侖派一直缺乏發展的空間。蒙元對歐亞大陸的空前征服帶來了中西方商路的暢通,也使得本來位於中華帝國邊陲的昆侖山一躍而占據了中西方交通的樞紐。與此同時,許多西北地區的漢人為了逃避戰禍和征服者的壓迫逃到昆侖山中,為昆侖派帶來了可貴的人力資源。“昆侖三聖”何足道在前倚天時代成為了昆侖派的掌門人,他充分利用了蒙元入侵帶來的機遇,使得昆侖派開始了空前的發展。在短時間內,這一門派不但填補了歐陽鋒去世後白駝山勢力衰落以來西北地區武林的空白,而且積極向中原進軍,參與中原地區漢人對蒙元帝國的抗爭大業。作為一個本來隻對藝術感興趣而對政治半點都不感冒的武術家,何足道之所以投身反蒙元地下活動,是因為他和張三豐一樣深深地愛著女神郭襄,而郭襄的父母郭靖大俠和黃蓉女俠均是犧牲於抵抗蒙元帝國的“襄陽保衛戰”中,郭襄女俠的男神楊過也長期從事著反抗蒙元的地下活動,並曾經以“斬首行動”擊斃蒙哥大汗而為南宋帶來了十三年的短暫和平,因此,何足道為了在女神麵前掙表現並試圖超越楊過在郭襄心中的形象,在少林寺一戰敗給張君寶之後,何足道回到昆侖山後開始大量惡補軍事、經濟、政治領域的知識,最終帶領著昆侖派在前倚天時代成為了西北地區抗擊蒙元的重要力量。同時期崛起的還有華山與崆峒兩派。與峨眉、昆侖相似,這兩派也都是吸收漢人抵抗力量的精華而成。華山派由“全真七子”之一的郝大通所創立,其門派命名顯然是為了緬懷“華山論劍”時代其恩師王重陽的光榮,以便於拓展該門派的影響力,幾百年後的一係列著名武術家如風清揚、令狐衝、穆人清、歸辛樹、袁承誌等皆是華山派的繼承人。而刺殺擔任蒙元帝國財政部長阿合馬的王著、高和尚等高手乃是崆峒派的成員。這些門派的起源已經埋沒在時間的長河中,但其崛起的迅速不得不歸功於南宋覆滅帶來的江湖勢力大洗牌。第四幕丐幫的沒落其實丐幫的沒落,早在射雕時代就已經埋下了隱患,而在神雕時代,在對抗蒙元侵略這一曆史大背景之下,丐幫內部的鬥爭成為了次要矛盾。要理解為什麼在倚天時代丐幫的地位會沒落到跟海沙派、神拳幫在一起混而無法與六大門派平起平坐,我們還需要從神雕時代大散關英雄大會開始說起。大勝關英雄大會,是一場為了抵抗蒙古入侵而召開的廣泛的武林聯盟,簡而言之,抗蒙聯盟。隨著這個抗蒙聯盟的組織成立,必然產生權力職位,以領導這個組織,即武林盟主的選舉。這個抗蒙聯盟的組成人員雖然是廣泛的,包括大理國的武林人物如朱子柳和泗水漁隱等,但是這是以襄陽為前敵總指揮部的抗蒙前沿陣線,大宋占主導地位是必須的,所以在選舉盟主的時候,一燈直接被“不是我大宋百姓”給一票否決。請注意這個剝奪一燈候選人資格的理由:不是我大宋百姓。而當蒙古國師金輪大和尚,帶一群蒙古武士出場,嚷嚷著要出任大宋抗蒙聯盟盟主時,大宋方的智囊黃蓉居然答應對方下場比武爭奪,這是多麼弱智的決定。對方具備爭奪武林盟主的資格麼?當了這個抗蒙聯盟的盟主,蒙古國師會帶領蒙古王子抵抗蒙古入侵麼?一句話就可以噎死他。一燈不是大宋百姓而被否決,蒙古國師金輪當然更可以以同樣的理由剝奪他候選資格,你都不具備下場的資格,談何奪盟主?這樣的情節顯然太弱智,有小夥伴說是為了給楊過這個主角出風頭而設置,是劇情需要。好吧,即使是劇情需要,也明顯與大宋的智囊軍師的智商不符。且一燈與金輪的待遇迥然,多麼一個淺顯而明快的否決理由。那麼這背後是否有什麼玄機呢?相對於比武爭盟主的熱鬧,同時發生的另外一件事則顯得有些暗淡——丐幫第二十代幫主即位。爭盟主吸引了大多數的目光,幫主即位相對平淡得多。而對魯有腳這位新晉幫主,似乎沒有太多的人去關注。很平常。除了風頭被掩蓋之外,新幫主才能平庸,身上沒有什麼光環閃爍,也是引不起關注的原因之一。但細細一想,這又是多麼令人奇怪的一次幫主傳承。傳承向來是長傳幼,這樣的傳位才具備換血意義,才能保障未來的二三十年發展。傳給年長老朽者是不合理之一,而傳位的則是壯年,黃蓉不過年近四十,正當壯年。不是長傳幼,相反是幼傳長。寧有此理乎?從這個角度講,這樣的丐幫傳位完全不具備換血意義,倒行逆施。書中借郭芙之口給出的理由是黃蓉聽見丐幫的許多嚕哩嚕唆的事就頭疼,大小事都交給魯有腳辦理,一直有名無實,索性傳給魯有腳。這樣的理由貌似合理正常,但是細細一琢磨,這完全是推脫之辭。黃蓉這麼一位聰明才智不作第二人想的智囊人物,處理事務會頭疼麼?龐統處理一個縣的半年事務,如掌上觀紋,半日足可。黃蓉也是這種類型的聰明人,處理丐幫事務有何頭疼之處?而丐幫有舵主有長老,各司其職;又有九袋等級製,品秩井序,這樣的製度可以說相當完善了。黃蓉這種聰明人不愛動腦子不愛來事,那才叫反常。她是多麼喜歡賣弄自己的聰明才智,沒見著的事,也要來猜測判斷一下,朱子柳和泗水漁隱一到襄陽她就諸葛再世一樣先恭喜女兒會多學一門上乘武功(一陽指)。瞧瞧,這是多麼正常的反應,這就是聰明人的愛好。有事來,有事能讓她展示聰明才智才好,她就喜好這口。因此黃蓉說怕事煩這樣的理由,也隻能騙騙草包女兒。另一位人物郭靖給出這樣的理由:老婆懷孕了要顧惜身體,快將大小事兒一古腦交給魯有腳。說得好像丐幫大小事務,黃蓉必躬身親為一樣,這個理由表麵上也是正常、合理。但是,這已經是黃蓉的第二胎了,如果僅僅因為懷孕而必須辭工作的話,黃蓉懷第一胎時,為什麼沒有把丐幫大小事務丟給魯有腳,辭了幫主職位,待家裏好好補養身體?所以,懷孕,也不是黃蓉傳位的真實原因。我們再來觀察一個反常的現象——黃蓉要在英雄大會召開前將丐幫幫主之位傳給魯有腳,因此拚命灌鴨式教魯有腳棒法口訣、心法,魯有腳年紀大了六七十歲的老人了,記憶力衰退,黃蓉說了一遍又一遍,他就是記不住。但是因為幫規,幫主接位必須會打狗棒,所以隻好反複折磨可憐的魯有腳魯大爺。好吧,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時間!看這臨時抱佛腳的架勢,無論如何也不是謀定已久的傳位計劃。傳招數花了一個月,而口訣心法還沒傳完,火急火忙地硬灌。(《神雕俠侶》第十二回)事出反常必有妖!鏡頭推前,十六年後,郭襄過生日的時候,也就是襄陽城英雄大會——十六年後,丐幫第二十一代幫主爭奪,耶律齊出馬爭位,而他並非單純是為自己,而是為了嶽母——耶律齊雖給何師我使詐擊下高台,但他已立誌承繼嶽母的大業(《神雕俠侶》第三十七回)。耶律齊入郭家時,黃蓉早就不是幫主了,他在襄陽效力的十六年間,一直是魯有腳魯幫主,如果耶律齊要繼承丐幫也是繼承“魯幫主的大業”,而非黃幫主。而假如黃蓉如她女兒所說,無意丐幫“大業”,啥事聽了都頭疼,一直有名無實。那麼哪來的“嶽母的大業”呢?這麼“淡泊”“視事業如糞土”的嶽母,怎會有這樣的心願未了?“知母”的女兒郭芙又怎會不向丈夫灌輸,自家的娘親無心丐幫事務,聽了就頭疼,隻是擔了一個虛名頭。何來大業?!我們再來看——黃蓉看了十餘招,………心想:“最近十一二年來,才偶爾在丐幫名冊之中,見到何師我因積勞而逐步上升,從沒聽人稱道過他的武功。但瞧他身手,決非最近得逢奇遇這才功力猛進。他在幫中一直隱晦不露,難道為的便是今日麼?”一個丐幫的普普通通的五袋弟子,“武藝低微,才識卑下,誰都是沒對他絲毫重視”,毫無突出表現的這麼一個平常低級弟子,偶爾會出現在丐幫名冊中。而黃蓉這麼一個退休的前幫主,一個聽了丐幫事就頭疼因而辭職的人,居然會熱心地觀看與她已沒關係的丐幫名冊,還能記得住名字!這說明什麼?我們重新把鏡頭推回到大散關。英雄大會,推選盟主。郭靖這個實際領導者,一直領導抗蒙民團奮戰在第一線,因而被老百姓譽為大俠的抗蒙指揮官,居然沒有獲得盟主之位,哪怕一次提名都沒有,直接被人給無視了,中原武林推選了一位缺席的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甩手掌櫃洪七公當盟主。如果推選美食家,這主席之位非洪七公莫屬。可惜,這是抗蒙聯盟打蒙古韃子的總指揮官,郭靖是實際領導人,又擁有武穆遺書,武功又不在洪七公之下,有誰比郭靖更適合?莫非,中原武人們都眼瞎了嗎?不,這一次瞎得還不厲害。推選副盟主的時候,瞎得更厲害。共計推選了如下候選人:郭靖郭大俠、魯幫主、黃前幫主、陸莊主、全真教馬教主攜長春子丘真人。郭靖依然悲摧,居然不是眾望所歸,所謂的為國為民大俠,得不到眾人認可。民眾賦予的,並不足以左右予眾代表們的意見。這是為什麼呢?我親愛的小夥伴們,這就是政治,這就是政治角力。丐幫作為第一大幫,又是一直處在前沿陣地,在黃幫主郭大俠的實際領導下抗蒙。按理說,無論如何,他們也應該推選他們的一直的長期的領袖郭靖。就像一個黨派一樣,應該統一一個聲音,隻推一位參選人,魯有腳充當新聞發言人——經丐幫全體上下合議,一致認為,隻有繼續在郭靖郭指揮使的英明領導下,才能一如繼往的持續地將抗蒙大業進行下去。如果有這樣的有力地宣言有力地支持,那麼這是郭靖獲得第一大票,也讓他以往的抗蒙事業得到同袍的認可。可惜,事實並不是這樣,連魯有腳自己都被推薦出來,參選。魯有腳隻是一個才能平庸之輩,如果他依然隻是以前的丐幫長老,無論如何是不會被推出來參選。但此一時彼一時,魯有腳已然前一天晉為丐幫幫主!天下第一大幫。作為擁有數十萬幫眾的頭腦,這樣的位置足以令他擁有足夠的參選資本。他,已代表第一大勢力,這就是他的政治資本。所以魯有腳被推出來參選,也就不足為奇!而另外幾人呢,陸冠英是地方豪強又是天生的傑出領袖型人才——僅是跟隨被丘處機一招秒殺的枯木大師(被黃藥師稱為給自己徒弟陸乘風提鞋子都不配的角色)學習過低端的“仙霞派”武功,居然就能在弱冠之年便成為太湖一代的黑幫老大;全真教馬教主丘真人更不必說,麾下擁有八萬弟子,這是神雕時代民間第二大政治勢力。郭靖與黃蓉有什麼呢?離開丐幫的支持,就是一個光杆司令!這其中的利害關係,郭靖看不出來,黃蓉也看不出來嗎?如果她不當丐幫幫主,如何支持夫君大業?郭靖能在襄陽前線當頭,不就是因為她率丐幫上下聽命於郭靖指揮嗎?麾下擁有上萬丐幫弟子,想不當頭都不行啊!她為什麼要在這個緊要關頭辭去丐幫幫主職位,反而讓魯有腳獲得出頭機會參選,分去丈夫的票數?她傻啊?如果黃蓉都是傻瓜,那天下就沒有聰明人了。還是從《神雕俠侶》原文著手尋找原因吧——十餘年來,魯有腳一直代替黃蓉處理幫務,公平正直,敢作敢為,丐幫中的汙衣、淨衣兩派齊都心悅誠服。其時淨衣派的簡長者已然逝世,梁長老長年纏綿病榻,彭長老叛去,幫中並無別人可與之爭,是以這次交替乃是順理成章之事。(《神雕俠侶》第十二回)梁長老躍上高台,眾人見他白發如銀,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鑠,這一躍起落輕捷,更見功力,人人都喝起采來。(《神雕俠侶》第三十六回)魯有腳接任丐幫時,給出這樣的評價:處理幫務,公平正真,敢作敢為——丐幫中的汙衣、淨衣兩派都心悅誠服。這二者之間,挨得著麼?洪七公處理得不夠公平正真、不夠敢作敢為?這是打洪七公的臉麼?洪七公那是何等正直的人!哪個敢說洪幫主不正直、處事不公平?洪老幫主甚至是汙衣、淨衣輪換著穿,就怕處理不公平,就怕別人說他偏心。原來丐幫中分為淨衣、汙衣兩派。淨衣派除身穿打滿補釘的丐服之外,平時起居與常人無異,這些人本來都是江湖上的豪傑,或佩服丐幫的俠義行徑,或與幫中弟子交好而投入了丐幫,其實並非真是乞丐。汙衣派卻是真正以行乞為生,嚴守戒律:不得行使銀錢購物,不得與外人共桌而食,不得與不會武功之人動手。兩派各持一端,爭執不休。洪七公為示公正無私,第一年穿幹淨衣服,第二年穿汙穢衣服,如此逐年輪換,對淨衣、汙衣兩派各無偏頗。本來汙衣行乞,方是丐幫的正宗本色,隻是洪七公愛飲愛食,要他盡是向人乞討殘羹冷飯充饑,卻也難以辦到,因此他自己也不能嚴守汙衣派的戒律。(《射雕英雄傳》第二十七回)而丐幫汙衣與淨衣,也並非因為有人處理不公,引起紛爭。而是二派因自身曆史形成原因,各自的作風觀點不同,這是理念紛爭,而不是不公紛爭。魯有腳處事公平,這與紛爭沒半毛錢關係。洪七公處理更公平,都依然是紛爭洶湧,強行壓製。魯有腳作為汙衣派首腦,他敢穿淨衣以示公平?他也不會反叛自己的信仰!底下的汙衣弟子也不可能認可他去穿淨衣。淨衣派的人,又豈會因為你處事正直公平,而“心悅誠服”?這根本就是兩碼事。實際是,淨衣派的首腦死的死,跑路的跑路,沒有人帶頭分庭抗禮。而沒死沒跑路的,則裝病,沉默抗議,無聲的抗議。於是,就變成了“無可與之爭”,個個都“心悅誠服”。汙衣派代表的是流民階層,無產階級,失地農民和流離失所的小手工業者等;淨衣派代表的是地主階層,有產階級,地方豪強、江湖上有地位的人士和各派培養出來的大中專畢業生。所謂汙淨之爭說白了就是一個幫派裏麵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個階層之間的鬥爭。守襄陽還是北上打遊擊的路線之爭正是階級路線之爭的集中體現。汙衣派家業在北方,北丐正是來源於此,但是汙衣派沒有根據地,長期發展有瓶頸;淨衣派在南宋有大量土地和勢力,南宋不保淨衣派損失最大。射雕時代洪七公擔任幫主的時候,丐幫汙淨之爭已經凸顯但是還沒有鬧翻的原因是南宋還是安全的,淨衣派的核心利益沒有受到衝擊。等到神雕時代黃蓉做主的時候,隨著蒙古人南侵,南宋受到直接威脅,汙淨之爭就必須有一個結果了。而守襄陽是雙方都認可的對丐幫最好的選擇。第一,守襄陽就守住了南宋產業,淨衣派百分百支持;第二,隨著金朝被滅,大量人口南遷,流民增多,有襄陽一地安置,汙衣派就形成了巨大合力。第三,淨衣派出錢出糧食汙衣派出人組成丐幫軍不但對丐幫是大好處,對於南宋政府來說也是對和諧南宋的最大貢獻,是維穩大成就。所以,作為汙衣派的代表人物魯有腳坐擁襄陽丐幫軍這麼大的實力,接任幫主自然是名正言順。同時淨衣派利用汙衣派隔絕了其與蒙古人的兵鋒,是他們利益的最大化,自然也不會有異議了。黃蓉把幫主之位傳給汙衣派的代表魯有腳,給了汙衣派名分,但是汙衣派的最大實力丐幫軍卻從來沒有離開過襄陽一步,這就保證了郭靖、黃蓉對丐幫的控製,魯有腳就成了一個職業經理人的角色,負責具體的事務,而核心決策權仍然在郭靖、黃蓉手中。鏡頭拉長,此後的十六年間,郭靖黃蓉依然在襄陽與丐幫同仇敵愷,共同打擊蒙古韃子。可以合作依舊。那麼在這平靜的湖水下,倒底隱藏了什麼樣的契約而導致能依然保持這種合作局麵?我們來看看十六年前和十六年後的丐幫弟子之區別——城上城下大呼聲中,城頭閃出一隊勇壯漢子,長矛利刃,向爬上城牆的蒙古兵攻去。這隊漢子不穿宋軍服色,有的黑色短衣,有的青布長袍,攻殺之際也不成隊形,但身手矯捷,顯然身有武功。(《神雕俠侶》第二十回)耶律齊翻身下城。不久戰鼓雷鳴,城門開處,耶律齊領了一千名丐幫弟子、三千名官兵,一般的標槍盾牌,衝了出去。(《神雕俠侶》第三十九回)十六年前,郭靖帶領的民團,攻殺之時不成隊形,完全是各憑武功亂殺。烏合之眾是也。而十六年後,情況迥異!一千名丐幫弟子,裝備與軍隊一樣的標槍盾牌!這是軍隊裝備!丐幫的弟子已然軍事化!大勝關英雄大會召開之前,郭靖應該已然在襄陽抗蒙幾年,要不然也不會到那就獲得老百姓的稱譽“大俠”。甚至在英雄大會召開之後的數十天外,他帶領的民團依舊是不成隊形。可以說,他空有武穆遺書,而帶不出精兵,一支精銳軍隊。這種糟糕的現狀,必須得到改變,這是有著統率軍隊經驗的領導人郭靖,而不是毫無軍事認識的武林盟主袁承誌。民團必須軍事化!軍事化必然要改革。而郭靖麾下的大半兵員,隻能是數千上萬的丐幫弟子們。郭靖要改編丐幫弟子,必得經過丐幫中高層同意。中高層同意嗎?這個情形有點類似當年國共二次合作,抗蒙(日)可以,這是大家共同的目標。但是軍隊的改編,軍隊的隸屬,這是敏感而重要的點。部隊可以改編,名義編製上隸屬於你,但是所有權我是不會放的!黨(哦,幫)是不會放棄軍隊的!同樣,丐幫弟子可以投軍隸屬郭指揮使名下,但是所有權得歸丐幫。調兵權歸你,統兵權歸我!丐幫得保持獨立性!否則幫將不幫!於是一紙契約出現,第十九代領導人黃蓉光榮退休,出任襄陽城民團參謀長。汙衣派黨首魯有腳,出任第二十代領導人,新一代的丐幫幫主誕生!當反複N次磋商,契約達成時,離召開英雄大會已隻有一個月的時間了,於是黃蓉火急火忙地教魯有腳打狗棒法,創下了接任幫主最高年齡記錄的新一代老年幫主學了一個月還沒學會…….黃蓉以付出幫主位置的代價,獲得軍隊,以成就夫君大業。而丐幫(準確地說是汙衣派)獲得領袖丐幫的最高權力,踢走了淨衣範兒的幫主,汙衣派的同胞們,乃們捍衛了丐幫!捍衛了丐幫光榮傳統!汙衣行乞才是正宗的丐幫本色!假乞丐,甚至連乞丐的樣子都不屑擺的,那不是乞丐!錦衣玉食,那不是乞丐!更不是乞丐的追求!忽必烈率領蒙古大軍進攻襄陽,在襄陽城下,郭靖揚威於敵陣之中,耀武於萬眾之前,連蒙古人也為之而折服,對於這些,當時參與固守襄陽的江湖中人應該也是看在眼裏。於是,郭靖“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威名越來越盛,逐漸成為抗擊蒙古聯盟事實上的盟主,所以,襄陽英雄大會是由郭靖發起。但是,當時丐幫還是抗擊蒙古聯盟中的主要力量,霍都謀奪丐幫幫主就從反麵說明了這一點。所以,黃蓉對於魯有腳的遇害很是重視,急於讓耶律齊繼任丐幫幫主正是為了穩定和繼續控製丐幫。但是,丐幫高層已經無法再忍受黃蓉繼續扶植傀儡操控丐幫了,他們在襄陽英雄大會上作了最後的掙紮——這時丐幫的四大長老圍在楊過身邊,不住口的稱謝,均想:“他為襄陽城立此大功,又奪回打狗棒,揭破霍都的奸謀,魯幫主大仇得報,若肯為本幫之主,真是再好也沒有了。”梁長老道:“楊大俠,敝幫老幫主不幸逝世……”楊過早猜中他的心思,不待他說下去,搶著道:“耶律大爺文武雙全,英明仁義,是我昔年的知交好友,由他出任貴幫幫主,定能繼承洪、黃、魯三位幫主的大業。”請注意,梁長老等在明知道比武選幫主是一場為耶律齊量身打造的選秀節目的前提下,居然明目張膽地提出請楊過出任丐幫幫主的議案,這不就是希望引入一個強援來擺脫黃蓉對丐幫的操控麼?有著如此嚴重曆史遺留問題的丐幫,可以預見的是,在襄陽城破後失去了嶽母支持的耶律齊在丐幫的地位會如何尷尬。雖然在“洛陽血戰”中耶律齊打敗了明教教主衣琇,捍衛了丐幫的尊嚴,但失去丐幫高層支持的他被架空後,心灰意冷地離開了丐幫,與妻子郭芙歸隱於埋葬了師父周伯通的終南山下,居住在當年王重陽建造的活死人墓裏。耶律齊和郭芙死後,其女兒被楊過收養,並傳授了諸多技藝和本事並將活死人墓的所有權過戶給了她,雖然此女的父親被丐幫排擠,但由於丐幫是其外婆和父親澆築了心血的事業,因此此女一直默默地關注著丐幫並且多次在關鍵時刻或明或暗地行動,在把父親的徒孫史火龍扶植上位後,此女替父親完成了逆襲。在倚天時代,當丐幫麵臨被成昆和陳友諒師徒操控的危險局麵時,此女又率門人出馬解決了糾紛;再加上此女是峨眉創始人郭襄的侄女,當看到小姨的門派誤入歧途時,此女也伸出援手在少林寺阻止了周芷若繼續將峨眉往入魔的道路上越帶越遠的局麵。第五幕明教的崛起在《淺談金庸之射雕時代江湖格局的形成》中筆者曾談到,明教在與水泊梁山火並之後,開始了二萬五千裏長征,朝著西域遷徙,並最終以昆侖山光明頂為根據地重新建立起了體製。經過近百年休養,明教逐漸恢複了元氣,雖該教派傳自波斯,但教中諸人均是漢民後裔,眼看神州淪陷,生靈塗炭,第三十一代教主石元率領著門徒重歸中原以各種形式抗擊著蒙元的統治。因之前明教和水泊梁山火並的時候,教中聖物“聖火令”因戰爭而失落,明教弟子們回歸中原的時候除了完成抵抗侵略者的任務的同時還都肩負著尋找“聖火令”的重擔。相比本土的佛教和道教而言,明教這一傳自於異域的宗教有許多不同於華夏本土意識形態的特征。明教本名摩尼教,與盛行於中亞一代的拜火教一樣都是脫胎於襖教,其教旨聲稱明尊是釋迦牟及、瑣羅亞斯德和耶穌的繼承者,是最後一位先知,代表光明,隻有信仰明尊方可得到光明神的保護和幫助,才能戰勝黑暗。摩尼教受到瑣羅亞斯德教和耶穌教、佛教的影響,其教義在諾斯底主義的影響下主張靈魂從肉體上徹底解脫,因而強調禁欲、食素。同時也包括了佛教的轉世說和敘利亞的天使說。另外則反對猶太教,把猶太教視為黑暗神的創造物。在蒙元擊潰南宋政府統治了整個中華大地的黑暗時代,明教的教徒們將教義中的黑暗魔王附會到了蒙元政府上麵,向被壓迫剝削的漢人們傳授隻有信仰明尊才能推翻萬惡的殖民者,光複中華,重建一個遼闊的漢疆唐土!這樣帶有強烈民族自尊自強淨勝和濃厚神話色彩的宗教教義很快得到了被統治階級的認可,明教在中原各地順利地建立起了分壇,吸收了大量教徒,並不時地發動與蒙元帝國各級行政機關的衝擊和戰鬥,迅速地成長為了中原大地上抵抗蒙元帝國最強大的在野力量。襄陽城破後,楊過帶著屠龍刀前往大都刺殺忽必烈失敗,不僅深受重創且連屠龍寶刀也遺失在了被追殺途中。為躲避蒙元政府的通緝,楊過夫婦離開了終南山下的活死人墓,隱遁到了帝國邊界的昆侖山。在昆侖山上,楊過結識了明教第三十二代教主衣琇。因當年襄陽血戰,楊過擊斃蒙哥大汗而威震天下,作為以抗擊蒙元恢複中華為主要革命目標的明教自然將楊過視為同盟和精神領袖。由於明教的聲名鵲起,昔日中原最有影響力的抗蒙遊擊隊丐幫的地位開始被逐漸取代,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叫花子們對於信奉外國人的明教教徒之抵觸情緒越來越強烈,尤其是雙方在爭奪帝國中下階層民眾的資金支持和人員補給時,這種矛盾愈發明顯,最終雙方在河南境內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火並,史稱“洛陽血戰”,教主衣琇被丐幫幫主耶律齊“降龍十八掌”擊殺,明教再次元氣大傷。後眾人回到光明頂上後,經教中使者、法王以及各分舵提名,最後推舉楊過、小龍女之子楊破天為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為避免被蒙元政府察覺到明教教主是楊過血脈而過早地招致政府圍剿,楊破天遂改名為“陽頂天”(筆者注:在《倚天屠龍記》明報連載版中,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名字確叫“楊破天”,但金庸先生在修正後的《倚天屠龍記》三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