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創造價值 戰可口可樂
百事可樂公司於1919年誕生在美國紐約,專門從事百事可樂的生產和銷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百事可樂公司一直同舉世聞名的可口可樂公司進行著激烈而持久的競爭。其經營範圍已延伸到海外134個國家之中,全球有30億人口品嚐過百事可樂,足見百事可樂的知名度之高了。
肯特尋找與可口可樂競爭的市場,初露鋒芒,在前蘇聯市場站住了腳 。百事可樂公司的業務能夠在戰後迅速發展擴大,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敢與可口可樂爭天下的董事長唐納德·肯特。
唐納德·肯特在二戰後投身百事可樂公司,開始時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小推銷員。當時,百事可樂的銷售量不僅在美國國內市場無法和可口可樂相比,而且在海外市場上大多數已被可口可樂捷足先登了。肯特看到百事可樂處於這種形勢,心中非常著急,不顧自己職位低微,毅然向公司建議開拓海外市場。肖特一方麵實地勘察許多國家企業的經營方式,一方麵與他在戰場上學到的“衝刺精神”拚命工作。盡管可口可樂已在市場上稱霸多時,但是仍然有許多國家和地區還是“真空地帶”,尤其是蘇聯、中國及亞洲和非洲的很多國家,都是要供百事可樂施展的廣大空間。因此,肯特一直在動腦筋,開發蘇聯市場。機會終於來了,1959年,美國博覽會在莫斯科召開。當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鬆與肯特的私人關係甚篤,肯特利用這種特殊的關係,請求尼克鬆在博覽會上,“想辦法讓蘇聯總理赫魯曉夫喝一杯百事可樂”。也許尼克鬆事先同赫魯曉夫打過招呼,因此,在各國記者的鎂光燈麵前,赫魯曉夫手拿百事可樂瓶,做出一副非常滿意的表情,任記者拍照,這樣一來,對百事可樂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特殊的、影響力最大的廣告,對於擴大百事可樂在蘇聯市場的銷售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百事可樂終於在蘇聯站住了腳。事業上的成功使肯特在公司中脫穎而出,不久肯特就任百事可樂公司海外部副經理,5年以後,由於事業上的不斷成功,他又上升為經理。
為了與可口可樂爭天下,肯特不擇手段。1964年,尼克鬆在大選中敗給肯尼迪。尼克鬆在總結教訓時認識到: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取得實力雄厚的東部財團的支持。所以,尼克鬆決心要重新安排自己的命運。正在尼克鬆尋找機會投奔東部財團時,以東部財團為背景的百事可樂公司也正想利用尼克鬆。肯特認為,要想在世界市場上與可口可樂競爭,老朋友尼克鬆是最好的,必須利用的武器。肯特以年薪10萬美元聘請尼克鬆為本公司的顧問和律師。尼克鬆則利用自己當副總統時的老關係,周遊列國,積極銷售百事可樂,使百事可樂在國際市場上的銷售量直線上升,尤其是他幫助百事可樂征服了台灣市場。因此,肯特以卓越的成就,榮升為百事可樂公司的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