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奇設擂,石破天驚(1 / 2)

智慧創造價值 仕奇設擂,石破天驚

1994年歲末時節,中國經濟界最權威的《經濟日報》刊載了一則十分引人的廣告,標題是兩個大字——“宣戰”。

“宣戰”,好大的氣派!好大的“火藥味”!向誰宣戰?任何一個不喜歡看廣告的人,都會被吸引,都會看下去。

原來,內蒙古青鬆製衣有限公司生產的“仕奇”西裝,1994年獲得“中國十大名牌西裝”稱號。為了創造中國名牌,當然也為了開拓市場和擴大知名度,“仕奇”以“長國人誌氣,滅洋貨威風”的氣概,在權威的《經濟日報》上打出廣告,公開向洋貨叫板,向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世界任何名牌西裝設擂宣戰。

如何戰法?仕奇宣稱:在同等價格上,“仕奇”質量要高於海外品牌;在同等質量上,“仕奇”價格要低於海外品牌。歡迎任何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海外品牌應戰;歡迎任何權威機構以國際通行標準,對“仕奇”同市售海外品牌進行比較檢測;歡迎消費者參與質量評判。

青鬆製衣有限公司搭台設擂,中國名牌仕奇上台大喝:“國際名牌,誰敢來比!”這一聲大喝,喝出了仕奇的威風,也喝出了國人的誌氣。這不是喝,是吼,是東方雄獅的怒吼。這一吼,吼出了中國企業敢於參與世界競爭的氣概,吼出了中國企業創造中國名牌的決心;這一吼,讓青鬆公司轟動海內外,讓仕奇西裝身價倍增。

仕奇設擺叫陣這一策劃十分高明,獲得巨大的成功和績效。

這是一個標新立異、出奇製勝的獨創性廣告行為。從廣告策劃的角度來說,仕奇設擂宣戰無疑是一項獨創性的廣告策劃與創意,它收到了標新立異、出奇製勝的奇效和石破驚天的轟動效應。宣戰廣告一出,立即引起了國內外眾多新聞媒體的極大關注,紛紛從不同角度報道評述:

——敏感的外國通訊社紛紛將這一新聞發回國內,稱仕奇的舉動可能是中國企業民族商業意識蘇醒的征兆。

——廣東、上海等沿海發達地區紛紛以此為契機重新審視自己的優勢和產品,提出打自己的名牌戰略問題。仕奇宣戰引起的社會震動被輿論界稱為“仕奇現象”。

——1995年1月初《中國青年報》整版刊出北京各界名人關於仕奇現象座談會的發言摘要。

——同月,由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馳名商標保護組織和《中國質量萬裏行》雜誌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行“仕奇現象”與中國名牌戰略懇談會。

——3月下旬,青鬆製衣公司總經理葛健在深圳舉辦的“名牌戰略與深圳發展”研討會上介紹仕奇在發展中國名牌戰略中的思考。

——同月,北京又舉行了“仕奇現象”與名牌發展戰略高級研討班,國內許多著名經濟學家出席。

據悉,自宣戰以來,青鬆公司僅收集到的國內各地報刊刊登的新聞報道和評論文章達百餘篇。海內外許多大公司、大財團主動找上門希望與青鬆公司合作,如光大銀行就提出出資2000萬元搞“仕奇”專賣店。

可見,“仕奇宣戰”廣告可謂獨樹一幟,大有於無聲處聞驚雷之妙,真正達到“廣而告之”的效果,使“仕奇”的知名度得到極大提高。

設擺叫陳也是一個大手筆、高品位的公關行為。它不僅是一項“火藥味濃重的廣告”,而且是一項內涵豐富的高品位公關策劃,是“踏實、誠實、務實”青鬆企業精神的宣言,是“仕奇品牌形象”的宣言。請看它們在廣告中的“公關宣言”:“仕奇”不提倡抵製洋貨,不提倡市場保護主義。“仕奇”的優良品質本身即是中國人的勤勞智慧、敬業精神與國外先進設備技術和管理相融合的結晶。

國際商戰風雲際會。我們正處在一個以競爭能力決定生存狀態的時代。麵對海外品牌長驅直入,我們再難僅靠四大發明充實精神空間,再難僅靠數千年文明引為自豪。

一個民族擁有國際一流的品牌,就擁有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巨大資產,就擁有支撐民族自信的消費文化,愛國主義的旗幟就能曆久彌新。

能否拿出世所公認的名牌,是對中華民族的嚴峻考驗,“仕奇”願為此竭盡全力。

從“仕奇”的宣言中,我們看到了、也體會出了青鬆崇高的企業理念、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更展示出一種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青鬆製衣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日港合資經營的企業,公司引進具有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的製衣設備,但他們沒有引進洋品牌,而是結合自己毛紡基地的優勢,創自己的名牌。他們認為一個缺乏自尊心的民族是無法讓其他民族尊重的;一個缺乏自信心的民族是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青鬆人當自己的產品具備了與海外品牌一比高低的實力後,便在全國率先向海外品牌發起挑戰。葛健總經理說:“一個民族擁有國際一流名牌,就擁有支持民族自信的消費文化,愛國主義的旗幟就能曆久彌新。”由此,更感到了一種“大長國人民族之氣,大樹中國名牌之威”的宏大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