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節 高鐵開啟中國城市圈的聯動效應(1 / 2)

幾年前,“高鐵”這個概念對人們來說還很陌生,今天它已成為中國國內產業中為數較少的成功產業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10年1月2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國情谘文》,坦承美國鐵路技術比中國落後了10年。他說:“從第一條跨州鐵路的誕生,到州際高速公路係統的建成,美國向來走在世界前列。我們沒有理由讓歐洲和中國擁有最快的鐵路。”中國的飛船上天、反導技術突破,都沒有得到美國《國情谘文》如此重視。這是因為中國高鐵的突破,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產業概念:高空高速運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替地麵高速,它更環保、更安全,價格更低廉。

什麼是“高鐵”?高鐵就是指通過改造原有線路(直線化、軌距標準化),使營運速度達到每小時200公裏以上,或者專門修建新的高鐵路線,使營運速度達到每小時250公裏以上的鐵路係統。高速鐵路除了列車營運速度達到一定標準外,車輛、路軌、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廣義的高速鐵路包含使用磁懸浮技術的高速軌道運輸係統。

在20世紀初,當時火車時速超過200公裏的國家寥寥無幾。1964年日本的新幹線開通,這是曆史上第一個時速200公裏以上的高速鐵路係統。日本新幹線列車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駛在東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東海道新幹線上,營運時速270公裏,最高時速300公裏。

隨著京津城際、武廣高鐵、鄭西高鐵、滬寧城際高鐵等相繼開通運營,中國高鐵正在引領世界高鐵發展,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關注。

高鐵夢幻般“陸地飛行”的時速無疑拓寬了人們的生活半徑,衣、食、住、行、遊也在無形中發生著巨大變化。武廣高鐵便捷高效,時速350公裏,3.5個小時就能從武漢到達廣州,當天去當天就能返回武漢。

2010年7月1日,滬寧城際鐵路通車,按照原來理論值計算,蘇州到上海,最快的一趟車是18分鍾,同城效應非常明顯。如今,住在江蘇昆山而工作在上海的人們因為滬寧高鐵而形成了一個被稱為“滬昆族”的群體。

未來5~10年,高鐵不僅帶動中國主要中心城市的聯動,形成若幹一小時、兩小時的大都市生活圈,還將帶動高鐵裝備製造業的崛起。可以說,高鐵正在並將繼續改寫中國人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隨著高鐵的發展,中國城市經濟帶動效應將顯著增強,其中包括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繼長三角、珠三角的“一小時生活圈”後,全中國的“一日生活圈”也在悄然興起。據了解,鄭州至西安的高鐵在2010年12月初試運行,車程兩小時;哈爾濱到大連、北京至石家莊、石家莊至武漢、上海至南京、南京至杭州、杭州至溫州、天津至秦皇島、上海至杭州等多條高鐵的通車日期也都在2011~2012年之間。

高端製造業的發展,總是和信息化、智能化緊密相連,信息技術必將不斷對傳統製造業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國製造業過去長期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帶動大量出口而緩慢發展起來。這種模式往往是工業化初期的產物,當前,中國即將進入工業化後期,傳統的模式已經走到盡頭。而中國高鐵是中國製造業的榮耀,洗刷了中國製造業隻能做代工的曆史。中國高鐵的零部件高達10萬個,平均每個零部件按照3~5家生產廠家計算,就將新誕生30萬~50萬家零部件生產企業。

以總投資2209.4億元人民幣的京滬高鐵為例,它創造了數十萬個就業崗位,11.4萬人因高鐵找到工作。對高鐵的投資每天達到1.9億元,每天消耗1萬噸鋼筋、3.5萬噸水泥、11萬立方米混凝土,更帶動沿線地區與高速鐵路建設相配套的多個行業的發展。京滬高鐵貫穿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連接環渤海和長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區,國土麵積占全中國6.5%,人口占全中國1/4,國內生產總值占全中國40%,是中國經濟發展最為活躍和最具潛力的地區。中國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表示:“鐵路投資是拉動內需的重要火車頭。”2010~2012年中國鐵路總投資額將達到2.15萬億元人民幣,在11萬公裏運營裏程中超過1.3萬公裏的是高速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