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投資的最初倡導者是瑞銀華寶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愛德華·科什納。有數據表明,在過去的30年裏,世界金融市場有11次明顯的主題投資熱潮,其表現超過市場均值的150%。而在中國,有資料表明,將主題投資明確作為一種策略分析模式提出並受到國內投資機構和投資個人仿效的第一人,是雲南信托前總裁蔡明。蔡明在他的股票市場策略研究報告中,將幾大因素作為指導股票投資的主題,即消費升級、世界工廠、城市化及進出口、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在由他主導的一份股市研究報告中首次提出主題投資理念。他們的研究結論是,投資幾大主題的股票,將為投資者帶來超額回報。
主題之一:消費升級。中國城市居民和農民的消費水平會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1990~2002年,中國城市居民收入增長迅速,年均增長15.1%。目前,中國中產階層的隊伍正在迅速形成並擴大,這個人群的人均年收入大概在35000~40000元,家庭購買力達到85000~120000元,他們的消費目標已經從1000~10000元的商品提高到10萬~100萬元的商品。在一個產品相對同質化的時代,中產階層的比例達到70%比較恰當。
農民的購買力也正在提高。農村人均年收入超過4000元的人數比例從1997年的9.4%上升到2006年的26.8%、2007年的34.1%、2008年的56.3%、2009年的72.9%和2010年的83.6%。收入增長最快的是農民工,未來5年間,他們年均收入增長率將達21.3%,這些群體的購買目標將逐步轉向中高檔消費品。
中國人均消費水平在2003~2020年增長了10.8%,新的消費高峰就要來臨,消費結構將不斷發生變化。隨著收入增加,人們對衣食的消費支出比例會大大下降,轉而追求健康、舒適、質量和樣式。未來10~20年,房子和與住房相關的商品將成為家庭的首要需求,教育、醫療、旅遊、電信、信息和家庭娛樂等消費品的更新換代都將成為消費支出中增速較快的項目。
報告指出,消費升級的最大動力就在於城市中產階層的崛起和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收入增長加速和消費模式的變革。它們所惠及的人口總數將達到8億人之巨。從收入分布的人口年齡段來看,中國收入最高的群體集中在26~40歲,這部分人正處於成家立業的階段,消費要求也相對較旺盛,成為房產、汽車的主要消費群體。隨著這個群體收入的總體提高,對房產、汽車和其他奢侈品的消費仍會持續。
收入結構的變化進一步向城市中產階層和新農村建設的受惠者—廣大農民—傾斜。
符合該消費主題的投資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投資於那些收入效應最明顯的行業,依次是汽車、數字電視、住房、旅遊、醫療保健;二是替代效應明顯的行業,如乳製品、紅酒、品牌白酒、品牌啤酒、連鎖零售行業。
主題之二:世界工廠。中國經濟運行正處於工業化中後期,即重化工業化階段。重化工業化既是中國工業自身運行的必然趨勢,也是國際產業向中國轉移的最新趨勢,外國對華投資的重點正在向重化工業轉移。在重化工業化階段的投資策略是,中國重化工業將成為國際熱錢流入的先導行業。了解中國重化工業所處的階段和不同行業配套產業集群的發展方向,可以發現中國走向“世界工廠”的先導行業的選擇標準。現階段應重點關注汽車、汽車配件、工程機械、機床、化工原料,以及大規模消費電子組件等行業。由於重化工業的特點是資本密集、投資比重大,因而在高投資需求的拉動下,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將會非常旺盛,但受到資源和建設周期的限製、鋼鐵等原材料產品價格居高不下,這樣的狀況短期內也很難改變。
主題之三:城市化。城市化是保證經濟發展不減速的重要條件之一。統計表明,中國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就業增長,與城市發展速度密切相關。城市建設的相關產業(如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綠化、餐飲、保安、服務等)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其吸納勞動力,特別是供給過剩的低技術勞動力的效率,遠遠大於其他產業(如汽車、高新技術、金融貿易等),而農村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城市的發展。城市化將過剩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出來,可以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同時,也是拉動農村消費需求的關鍵。所以,加快城市化進程勢在必行。
在20世紀50~80年代是中國最有利於實現城市化的時期,但當時並沒有把握好而錯過了最佳時機。目前,中國正在采取加快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戰略。據《中國城市發展報告》估算,從現在開始,中國每年將有1200萬農民轉為城市人口。據天則經濟研究所估算,從農村轉移到城鎮的人口還將以每年2000萬~4000萬的規模增長。據法國百富勤估算,中國的城市人口將在2018年超過農村,達到8.18億,占人口總數的57%。到2020年,中國城市化率達到60%,生活在鄉村的人口將減少1.2億~2.4億。在正常情況下,城市化水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兩個百分點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