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節 良好的投資心態是價值投資的精髓(1 / 2)

在即將到來的長牛市,究竟應該遵循種種概念股帶來的短線投資機會邏輯,還是堅守價值投資理念?探究巴菲特的成功經驗不難發現,成千上萬的投資者都熱衷於效仿巴菲特,但成功者寥寥,殊不知真正難模仿巴菲特的是堅持的那份心態,而不是簡單的投資技巧。許多投資者能夠透徹地研究並掌握巴菲特的選股策略,卻無法做到擁有巴菲特那份投資心理和收益心態,做不到長期堅定的持有與等待,這就是普通人和投資大師的最大區別。

心理是左右人類行為的主要因素,可是這一觀點在效率市場等現代投資理論中卻沒有占得一席之地。依照效率市場理論,市場效率的產生純粹是因為投資者在取得所有信息後得以迅速而理性地確定價格。然而事實上,在處理金錢方麵,人們往往容易作出情緒化且不合邏輯的決策。因此,將人類的心理因素作為投資的重要變量來考慮就變得特別重要,因為越是在不明確和不穩定的市場環境中,投資者受到無形的心理因素的影響就越大。我發現,許多誘使人們買賣股票的因素,除了從人類包括心理在內的社會行為角度加以解釋外,沒有其他解釋。股市是由無數投資者的買賣意誌和行為決定並形成合力的結果,所以我們盡可以推導出,整個股市的上升或下跌,其主要動力來自投資者的心理。

價值投資大師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者最大的敵人不是股市,而是自己。即便投資者具備了股市投資所需的財務、會計等能力,如果在震蕩市裏無法有效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也很難從投資中獲利。格雷厄姆最有名的學生巴菲特是這樣解釋的:“格雷厄姆有三個重要主張:第一,把投資股票當做一樁生意來看待,這樣將會使你擁有與其他投資者截然不同的投資觀點和投資心態;第二,要有安全利潤空間的概念,因為它將帶給你競爭優勢;第三,要以一個真正投資者的態度麵對股票市場。如果你具備了格雷厄姆主張的投資心態,你已經99%領先於其他投資者了,這對你而言是一個絕對優勢。”

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者若想樹立對股市的正確態度,就必須在心理和財務上都做好充分準備,因為市場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上下震蕩,投資者不僅在股價上漲時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也要以沉穩的情緒來麵對股價下跌,有時甚至是猛烈下跌的局麵。若你有那樣的心理素質,那麼可以說你已具備了99%領先於其他投資者的優勢。“真正的投資者從來不會為市場形勢所迫而輕易賣出自己看好的股票,也不會關心短期的價格走勢。”尤其在將要到來的中國長牛市中,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堅持持有你在低價位時買進的績優股更加重要。

為了更通俗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格雷厄姆創造了一個寓言故事角色,並稱其為“市場先生”。現在“市場先生”在美國投資界早已深入人心,並成為教育投資者理解股票價格為何及如何偏離合理價格的經典案例。

現在,試想一下你與“市場先生”同是一家私營企業的合夥人,“市場先生”每天都告訴你他願意買進你的股權或賣出他的股權。雖然你們共同擁有的公司具有持續穩定增長的特征,但“市場先生”給你的報價卻總是不穩定的,因為“市場先生”的情緒經常是起伏不定的,有時他很快樂,有時又很沮喪。快樂的時候,他願意以高價買進你的股權。而在沮喪的時候,他的報價通常非常低。格雷厄姆說,“市場先生”有個不錯的個性,那就是他並不介意被別人指責為變化無常的人。若“市場先生”的報價被你忽視,明天他還會有新的報價。因此格雷厄姆告誡投資者,“市場先生”的有用之處是他的報價記事本,而不是他的智慧。“市場先生”變得愚蠢時,你可以不理會他,甚至占他的便宜,但如果你完全受他影響,肯定有一場浩劫在等著你。

中國股市同樣有“市場先生”的身影,正如格雷厄姆所說的:“投資者如果因為市場的非理性下滑而決定賣出持有的股票,殺出市場,或開始對未來股市表現得過度焦慮,這恰恰是把自己的優勢轉換成了劣勢。假如投資者所持的股票沒有市場價格問題,他就會感覺舒服得多,因為這樣可以免去由市場價格震蕩帶來的無謂的精神緊張。”

格雷厄姆在60多年前就開始撰寫有關市場不理性和投資者應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出錯的文章。然而,從那時直到現在,投資者的行為卻沒什麼改變,他們在“市場先生”麵前仍然不由自主地經常表現出不理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害怕與貪婪。這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從而累及整個市場的表現。1997年美國加州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特倫斯·奧迪恩發表了題為“投資者買賣為何如此頻繁?”的研究報告。這項研究總結了從證券公司抽樣選取的10000個賬戶,並追蹤其中的9748個有效賬戶的股票交易情形,結果發現:這些賬戶的股票年平均周轉率高達78%,也就是說,他們的投資組合中80%的股票賣出後又再買回來。其次,以每4個月、每一年以及兩年為時間來觀察這些賬戶的投資組合變化,結果發現兩個驚人的現象:第一,投資者買進的股票與當時的市場主流導向是一致的;第二,他們賣出的股票,其股價在事後的表現都跑贏了大盤。研究還表明,從過去一年的股票波動區間來看,在不考慮手續費的情況下,所有後來表現不錯的股票,大多在漲幅隻有3%的時候就被投資者非理性地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