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教材的音樂及錄音(1 / 3)

影視教材的編製 影視教材的音樂及錄音

一、影視教材的音樂

1. 片頭音樂

主要指用於片名字幕的音樂。它有引呈影視教材主題,引入故事情節並預示影視片基調和渲染特定氣氛的作用。

2. 片尾音樂

用於影視教材結尾的音樂。經常是對影視教材主題和基本情緒的概括和總結,或者是造成某種氣氛、意境,使觀眾對影視教材的內容產生聯想和回味。

3. 主題音樂

用以表達影視教材主題思想,概括影視教材基本情緒或刻畫主人公性格的樂曲。主題音樂是影視教材音樂的核心、全片音樂發展的基礎,也是評價影視教材音樂的主要依據。所以,影視教材的主題音樂應鮮明而富於表現力。

4.背景音樂

在影視教材中起背景作用的音樂,不直接參加與情節的發展。背景音樂的特點具有概括性,故不多變。影視教材中的音樂多是背景音樂。

5.環境音樂

根據影視教材中畫麵特定環境的需要,選用生活中流傳的具有典型性的樂曲,作為烘托環境氣氛的音樂。如江南民歌。運動場上的進行曲等。

6.描繪性音樂

用音樂手段對畫麵上的事物和情景及其具體、獨特的音響特征,如鳥鳴、風暴等,加以描繪,這種音樂畫麵提供一種聲音的造型。

7.說明性音樂

即闡述畫麵內容並表現基本情緒的音樂。在紀錄影視片和影視教材中通常稱為“敘述性音樂”。主要用來補充和加強人物的情緒狀態,但也可對畫麵的動作效果、影視教材的速度節奏以及民族色彩、時代特征方麵作出補充。

8.幻想性音樂

表現人物幻想的音樂。帶有虛幻朦朧的色調。它與畫麵的關係可作兩種處理:

幻想的音樂與幻想的畫麵作同步的結合;

幻想的音樂與現實的畫麵交織在一起,作非同步的結合。

9.情節性音樂

直接參與到影視情節中去的音樂。情節發展的動力是衝突,這種音樂經常出現在衝突之中,直接影響情節的發展,深化影視教材的內容,成為情節結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0.氣氛性音樂

為影視教材局部整體創作某種特定氣氛基調的音樂。這種音樂是以其自身的特性為畫麵創造出一種具有情緒因素的氣氛,而非單純解釋畫麵。

11.電子音樂

運用電子手段製作或加工的音樂,統稱為電子音樂。電子音樂大體分為三種類型:

用磁帶錄音製作的音樂。即把風聲、動物的叫聲等自然音響效果,事先錄到磁帶上,然後剪輯加工而成。

用電子合成器製作的音樂,稱作電子合成器音樂。電子合成器能創作各種音響,也能改造一般樂器的音高、音色和音強等。

用電子計算機創作音響,幫助作曲人員進行音樂構思和作曲,稱作電子計算機音樂。電子計算機目前還不能自己發揮作用,需要人的想象力、人的智慧去動用它。

電風琴、電吉他、電貝司等電聲樂器演奏的音樂,稱作“電聲音樂”,不是電子音樂。

二、主題歌、插曲

主題歌。表述影視片主題思想或概括全片基本內容的歌曲。是全片音樂的中心,歌曲旋律可作為影視片的主題音樂加以貫穿、發展。在一部影視片中,主題歌可以反複出現,也可以在不同地方演唱不同的歌詞,或在音樂上作某些變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