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京冀旅遊合作現狀(1 / 3)

3.1京冀旅遊業發展狀況

北京、河北地處京津冀經濟圈,同長三角和珠三角並稱中國三大經濟圈。北京作為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北京地處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地帶,山清水秀,地貌多變,自然景觀資源豐富。而且北京的人文景觀資源不僅類型和數量豐富,而且品位極高,一些名勝古跡享譽中國乃至世界。

河北省是全國惟一兼有海濱、平原、湖泊、丘陵與高原的省份,旅遊資源不僅數量多、類型全,而且特色突出、品位極高,不少為全國之最。目前,河北省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總數居全國第三位,世界文化遺產為3處,占全國九分之一,現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70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8處,是中國著名的文物大省。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5座,全國十大風景名勝2處,全國旅遊四十佳3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處,國家級地質公園3處。

兩地旅遊產品豐厚、特色鮮明的旅遊資源,在空間上具有整體性,在品位上具有互補性,有利於構成相互補充的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形成綜合效應。自從2007年,天津市旅遊局舉辦了“京津冀旅遊合作會議”以來,京津冀三地的旅遊合作開始落到實處,旅遊業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勢頭。

2009年北京旅遊持續增長,取得了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1.67億人次,同比增長14.5%;接待入境過夜旅遊者412.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8.8%。其中接待外國人342.9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1%;香港同胞44.4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57.9%;澳門同胞1.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8.6%;台灣同胞23.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70%;旅遊總收入244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的好成績。2009年,河北省共接待遊客1.22億人次,旅遊總收入709.7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4.70%和27.97%。其中,接待國內遊客12164.08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680.7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4.80%和28.62%;接待入境遊客84.22萬人次,創彙3.0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26%和12.37%。

然而,京津冀地區的經濟和旅遊發展遠遠落後於長三角和珠三角,為了使京津冀地區經濟和旅遊業發展能夠更好的發展,進行區域旅遊合作迫在眉睫。現將三個地區的旅遊業發展狀況予以比較分析。

長三角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其發達的經濟為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也相對完善,再加上該地區旅遊資源豐富、產品特色鮮明,因此,其旅遊業的發展也相對成熟。長三角地區是國內區域旅遊合作的先行者,由於區域旅遊合作的聯動作用和規模效益,2007年-2009年,上海、江蘇、浙江三省市旅遊業均呈現增長趨勢,並且增幅較大,其中江蘇省增長幅度最大,08年和09年增長幅度分別高達15.6%和16.1%。

三地旅遊總收入均在2000億人民幣以上,江蘇省最高達到3795.7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第一。

珠三角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腹地,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間,其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動著旅遊業的持續發展。2007年-2009年,從整體上來講,廣東、福建、雲南三省旅遊業總收入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其中福建增長速度較為緩慢,廣東省增長較快,08年和09年增長幅度分別高達8.7%和15.0%。

廣東省旅遊總收入2009年突破3000億人民幣大關,達到3068.39億元人民幣。

京津冀地區也是我國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其旅遊資源也相對豐富並且品味較高,並較早提出三地的區域旅遊合作,但是其旅遊業的發展離長三角和珠三角還有一定的差距。除了北京作為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每年吸引大量的遊客造訪,2007年-2009年,其旅遊總收入均在2000億人民幣以上,而河北和天津的旅遊總收入相對較低,且增長較為緩慢。

可以看出,長三角旅遊業總收入平均值最高,2007年-2009年,分別為2309.233億元人民幣、2526.13億元人民幣、2927.75億元人民幣;並且其增長速度最快,其08年和09年增長幅度分別高達9.4%和15.9%。珠三角次之,2007年-2009年,分別為1339.09億元人民幣、1448.617億元人民幣、1670.603億元人民幣,08年和09年增長幅度分別為8.2%和15.3%。京津冀地區旅遊業總收入平均值最低,2007年-2009年,分別為1124.427億元人民幣、1217.923億元人民幣、1394.337億元人民幣;08年和09年增長幅度分別為8.3%和14.5%。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