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一畫(3)(2 / 3)

一客不煩二主

原著

《金瓶梅》第3回:“一者緣法撞遇,二者來得正好。常言道:一客不煩二主。”《金瓶梅》第31回:“一客不煩二主,沒奈何,哥看我麵,有銀子借與他幾兩,率性賙濟了這些事兒。”《金瓶梅》第37回:“一客不煩二主,宅裏大老爹昨日到那邊房子裏,如此這般對我說,見孩子去了,丟的你冷落,他要來和你坐半日兒,你怎麼說?”《金瓶梅》第42回:“月娘道:‘他家是孔嫂兒,咱家安上誰好?’西門慶道:‘一客不煩二主。就安上老馮罷。’”《金瓶梅》第51回:“他再三央及將我對你說,一客不煩二主,你不接濟他這一步兒,教他又問那裏借去?”《金瓶梅》第86回:“一客不煩二主,還起動你領他出去,或聘嫁,或打發,叫他吃自在飯去罷。”《金瓶梅》第95回:“一客不煩二主,叫他在周爺麵前美言一句兒,問巡檢司討出頭麵來。”

釋義

一位客人不必麻煩兩家主人。意指既然已經麻煩了這家主人,索性再麻煩一次,免得另外麻煩他人。既為致謝語,也是致謙辭。

例句

宋·黃庭堅《山穀題集·跋》:“遂以樓子施五通堂僧清巽,嘉允之能藏機願施。即書字遺之,紙窮文未盡,複增施二紙,冀允之解此意,並以樓房餘舍施清巽。所謂一客不煩兩主人也。”明·沈璟《義俠記》第14出:“常言道:一客不煩二主。大官人便做個主人,替老身與娘子澆手則個。”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12回:“俗語雲:一客不煩二主。等這裏做過圓滿功德,少不得這個東道,仍要在楊巡檢身上設處。”明·馮夢龍《古今譚概》卷17:“又出一狀於袖中曰:‘諺雲:一客不煩二主。’公笑曰:‘足以答公譽矣。’”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28:“一客不煩二主人。許宣如今年紀長成,恐慮後無人養育,不是了處。”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2回:“一客不煩二主。俺們既做莊家,難道不使個頭口?”明·羅懋登《西洋記》第93回:“天師道:‘一客不煩二主。相煩勒上這八句碑銘。’”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大官人不來時,老身也不敢來宅上相請。一者緣法,二乃來得恰好。常言道:一客不煩二主。”明·朱鼎臣《唐三藏西遊釋厄傳》卷2:“悟空道:‘一客難勞二主。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明·吳承恩《西遊記》第3回:“悟空道:‘一客不煩二主。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明·盧民表《金穀懷春》:“言歸靡定,相國笑曰:‘一客何煩兩主人。’生曰:‘舍館未定,飄零殊甚。’”清·張南莊《何典》第10回:“索性一客弗煩兩主,等他做個出錢施主如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4回:“金生道:‘很好,索性一客不煩二主,吾還要煩你辛苦一趟。’”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6回:“一客不煩二主。現在我已出約賣宅子賣地,怎肯向別客戶另起爐灶哩!況且一時不能尋的來。”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9回:“借到這樣東西,並且非十分知己的不可,我想一客不煩二主,就求你借一借罷。”清·無名氏《醉菩提》第8回:“你這疏頭實是做得有些竅妙,今一客不煩二主,一發浼你做個化主罷。”清·無名氏《雙龍傳》第2回:“這是當票一紙,煩你給贖了來吧,一客不煩二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