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四畫(6)(1 / 2)

無毒不丈夫

原著

《金瓶梅》第92回:“自古:無毒不丈夫。不是我去尋他,他自來送死。一麵走出外邊,叫過左右伴當,心腹快手,如此這般,預備去了。”

釋義

意指不能夠做到心狠手辣,便不能成為大丈夫。這是極端個人主義者的成功哲學,破壞了傳統的道德秩序,嚴重損害了他人利益。

例句

元·劉時中《端正好·上高監司》曲:“法則有準使民服,期於無刑佐皇圖。說與當途,無毒不丈夫,為如如把平生誤。”元·關漢卿《魯齋郎》第3折:“自古道:無毒不丈夫。他將了你的媳婦,不敢向魯齋郎報恨雪冤,則來俺家裏尤雲殢雨。”元·馬致遠《任風子》第2折:“你道是苦勸著不依你個婦女,那先生壞衣飯如殺父母。自古無毒不丈夫。”元·王實甫《西廂記》第5本第4折:“他不識親疏,啜賺良人婦;你不辨賢愚,無毒不丈夫。”元·王伯成《貶夜郎》第2折:“得手如還入宮宇,一就無毒不丈夫,玉殿珠樓盡交付,抵多少燭滅煙銷帝業虧!”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3折:“廝殺哩!說個狠,可不道無毒不丈夫?”明·湯顯祖《紫釵記》第22出:“堪笑書生直恁愚,教他性氣走邊隅。人從有理稱君子,自信無毒不丈夫。”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8回:“還是我妙人兒有見識,使小僧如夢方覺。自古道:無毒不丈夫。待我暗裏用些計策,趕他出寺便了。”明·無名氏《前七國誌》第9回:“見孫臏本命星仍不離朱亥家,遂自道:‘古雲:無毒不丈夫!’”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54回:“那侄少爺見如此情形,又羞又怒又怕。回去之後,忽然生了一個無毒不丈夫的主意來。”清·無名氏《劉公案》第2部第2回:“別說徐某心腸狠,古語雲:無毒不是丈夫行。”

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

原著

《金瓶梅》第78回:“輕移蓮步,有蕊珠仙子之風流;款蹙湘裙,似水月觀音之態度。正是: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

釋義

比鮮花更能善解人意,比美玉更能散發香氣。喻指女子美麗多情,聰慧伶俐。

出典

《詩經·魏風·汾沮洳》:“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彼汾一曲,言采其。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宋·朱熹集注:“英,華也。”

例句

元·荊幹臣《醉花陰·閨情》曲:“花解語玉生香,月戶雲窗,忽被風飄蕩。”元·王實甫《西廂記》第1本第2折:“嬌羞花解語,溫柔玉有香。我和他乍相逢記不真嬌模樣,我隻索手抵著牙兒慢慢的想。”明·李日華《南西廂記》第6出:“花解語,玉吐香,乍相逢,記不真他俏模樣。”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20:“新娶得一個渾家,乃東京金梁橋下張待詔之女,小字如春,年方二八,生得如花似玉,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明·無名氏《歡喜冤家》第4回:“張英與新人除冠脫服,仔細把新娘一看,年紀止得一十八歲。正是: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明·無名氏《風流和尚》第1回:“可成與新人除冠脫衣,把新人一看。正是: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明·無名氏《貪欣誤》第3回:“真如那廣寒隊裏嬋娟,披香殿上玉史。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清·李修行《夢中緣》第15回:“但見眼角眉梢堆著一團俏致,真果是:比花花解語,凝玉玉生香。”清·陳朗《雪月梅傳》第27回:“原來這月娥小姐年方十四,生得比花能解語,似玉更生香,與小梅不相上下,且又知書達理。”清·丁耀亢《續金瓶梅》第16回:“把常姐改名銀瓶,日日教他撥阮調箏,清歌妙舞,把個銀瓶嬌養的真如花花解語,似玉玉生香。”清·無名氏《平山冷燕》第14回:“今看閣上美人,比花解語,比玉生香,隻覺前言尚摹寫不盡。”清·無名氏《雙鳳奇緣》第1回:“有一美貌女子冉冉而來,生得那: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清·無名氏《走馬春秋》第1回:“小姐謝恩起來,站在一旁。閔王目不轉睛,羨慕之極。真是: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