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六畫(3)(2 / 3)

釋義

揚州雖好,不宜久留,應盡快離開。雖然住在揚州感到非常舒適,但總是懷念自己的故鄉。人們用作對家鄉的眷戀之辭。

例句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卷12:“希光見父親說要棄家遠去,不覺愀然說道:‘他鄉雖好,終不如故裏。爹爹還宜早回。’”清·無名氏《梧桐影》第6回:“煙花雖好,不是久戀之鄉。須賣閑華物,南方尋快活去,莫被這兩個婦女羈絆住了。”

早晨不做官,晚夕不唱喏

原著

《金瓶梅》第71回:“如今時年,早晨不做官,晚夕不唱喏。衙門是恁偶戲衙門,雖故當初與他同僚,今日前官已去,後官接管承行,與他就無幹。”

釋義

早上辭去官職,晚上便無人唱喏行禮了。喻指人情勢利,反複無常。唱喏,古人相見時,一邊作揖,一邊“喏喏”連聲,以示敬意。

例句

明·無名氏《鳴鳳記》第37出:“早上不做官,晚上不作揖。如今管不得他了,下船去罷。”明·無名氏《檮杌閑評》第8回:“內裏老爺又過世了,如今他們勢大,與他們爭不出個什麼來。隻才是早上不做官,晚上不唱喏。”清·徐述夔《快士傳》卷9:“早上不做官,晚上不作揖。生前尚如此,何況死之日!”清·曹去晶《姑妄言》第23回:“不說你沒能幹,倒盡著抱怨我。如今的年程,早起不做官,晚上不唱喏。”

有上稍來沒下稍

原著

《金瓶梅》第38回:“想起來,今夜裏心兒內焦,誤了我青春年少。你撇的人,有上稍來沒下稍。”《金瓶梅》第38回:“想起來,心兒裏焦,誤了我青春年少。你撇的人,有上稍來沒下稍。”《金瓶梅》第86回:“你好人兒!弄的我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有上稍,沒下稍,出醜惹人嫌。你就影兒也不來看我看兒了!”

釋義

又作“有上稍,沒下稍”。喻指事情雖有開頭,卻沒有結尾,做事有始無終。上梢,原先,開頭。下梢,結果,結局。

例句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上梢裏隻喚做百年偕老,誰指望是他沒下梢。”元·王嘉甫《八聲甘州·怨別》曲:“相逢爭似不相逢,有上梢沒下梢。”元·王仲元《粉蝶兒·集曲名題秋怨》曲:“罵玉郎有上梢沒末尾,瘦削了柳絲玉芙蓉花麵皮。”元·張養浩《清江引·詠秋日海棠》曲:“不幸遭風霜,葉兒都零落,暢好是有上梢無下梢。”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1折:“似長亭折柳贈柔條,哥哥,你休有上梢沒下梢。”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3折:“我怎生把你程嬰道,似這般有上梢無下梢。”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4折:“夢斷魂勞,身未到心先到;分淺緣薄,有上梢沒下梢。”元·無名氏《抱妝盒》第3折:“我則怕連累了玉葉金枝,你常好有上稍無下稍,也不索多議論少成事。”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17:“到知識漸開,戀酒迷花,無所不至。甚至破家蕩產,有上稍時沒下稍。”清·曹寅《續琵琶》第12出:“俺自有來處來時去處去也,董卓,則怕你有上稍來沒下稍。”

有天沒日頭

原著

《金瓶梅》第12回:“見你常時進奴這屋裏來歇,無非都氣不憤,拿這有天沒日頭的事壓枉奴。”

釋義

猶如“暗無天日”的意思。意指行為放肆,無所顧忌,不講道理,荒誕無稽。

例句

元·祖柏《賦蓋》詩:“一朝撐出馬前去,真個有天無日頭。”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2折:“俺哥哥要娶妻,這禿廝會做媒。元來個梁山泊有天無日。”明·淩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36:“怎知這裏又有這個晦氣星照命的和尚來,頂了缸,坐牢受苦。說話的,若如此,真是有天無日頭的事了。”明·周楫《西湖二集》卷30:“隻是有錢者生,無錢者死。做官的人那裏得知備細,真個是有天沒日頭的所在。”清·李玉《清忠譜》第11折:“當今魏太監弄權,有天無日,決不放周爺去的。”清·褚人獲《堅瓠三集》卷2:“僧賦雲:眾骨攢來一柄收,黃羅銀頂覆諸侯。當時撐向馬前去,真個有天沒日頭。”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回:“眾小廝見說出來的話有天沒日的,嚇得魂飛魄喪,把他捆起來,用土和馬糞滿滿的填了他一嘴。”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4回:“你又喝了黃湯,就是這麼有天沒日頭的,前兒可不是醉了鬧的亂子,挨了打還沒好呢,你又鬧了!”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0回:“真正有天沒日頭。都休要走了,我去稟老爺去。”清·李寶嘉《活地獄》第31回:“什麼話!真是有天沒日頭了!明明是我的孫子,怎說是這邊的兒子?真不怕天打雷轟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