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仇隻可解不可結
原著
《金瓶梅》第92回:“玉樓道:‘姐夫也罷,丟開手的事,自古冤仇隻可解不可結。’”
釋義
人們相互之間產生仇怨,莫要糾纏,莫要深結,應當盡力和解消除。勸誡人們化解仇怨,息事寧人。
例句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2:“僧問:‘如何是佛祖西來意?’師曰:‘磚頭瓦片。’問:‘鬧中取靜是如何?’師曰:‘冤不可結。’”宋·洪邁《夷堅誌》卷8:“冤可解不可結。汝昔殺我,我今殺汝,汝後世又當殺我,何時可了?可釋汝以解之!”元·無名氏《七國春秋平話》卷下:“鬼穀先生言前事,田單大怒,言:‘畢昌無狀,不如殺了,免勞後患。’田單劍起,太子性命如何當得?鬼穀曰:‘冤則解,不可結。’酒禮待之。畢昌願助兵破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38:“你若依我說話,不強如殺害人性命。冤家隻可解,不可結。”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9:“常言道:冤家不可結,結了無休歇;侮人還自侮,說人還自說。”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20:“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5回:“冤家宜解不宜結。你自不小心,把個破綻露在別人眼裏,受這一場苦楚。”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3回:“自古道:冤仇可解不可結。他和你是同僚官,又不合活生世,亦且他是個文墨的人,你如何不諫他。”明·無名氏《鼓掌絕塵》第37回:“金縣尹,豈不聞冤家兩字,宜解不宜結。你做你的官,他任他的職,兩家便息了是非。”明·無名氏《歡喜冤家》第2回:“冤家不可結,結了無休歇。害人還自害,說人還自說。”明·李贄《焚書·書答·與周友山》:“諺曰:冤仇可解不可結。渠縱不解,我當自有以解之。”清·錢彩《說嶽全傳》第8回:“冤家宜解不宜結。我隻是守住了這大門,四麵皆有小弟兄把守,諒他不能進來。等到天明,他自然去了。”清·錢彩《說嶽全傳》第46回:“賢弟不知,他是秦檜差來的,秦檜現掌相位,冤家宜解不宜結。”清·評花主人《樓中月》第30回:“又說這樣的英雄,惜乎死於非命,可見冤仇宜解不宜結,世人當以此為炯戒。”清·張鴻《續孽海花》第44回:“我們是路過的人,又不能永遠保護你們,冤仇宜解不宜結,就此發落,諸位以為何如?”清·孫家振《海上繁華夢》第6回:“鳴岐見此光景,曉得夢潘已是無可奈何,想著冤家宜解不宜結的古話,正好就此收場。”清·無名氏《後西遊記》第21回:“既有前仇,則報不為過。況報又未成,如何複結後冤。冤家宜解不宜結,還不快放了。”清·無名氏《好逑傳》第15回:“我兒雖如此說,但冤家可解不可結。莫若隻早早的做了親,使他空費了一番心機,強似撻之於市。”清·無名氏《換夫妻》第12回:“冤家不可結,結了無休歇。害人還害自,說人還自說。”
冤有頭,債有主
原著
《金瓶梅》第17回:“他陳親家那邊為事,各人冤有頭,債有主,你也不須焦愁如此。”《金瓶梅》第29回:“各人冤有頭,債有主。你揭條我,我揭條你,吊死了,你還瞞著漢子不說。”《金瓶梅》第87回:“婆子休得吃驚!自古:冤有頭,債有主。休推睡裏夢哩,我哥哥性命都在你身上!”《金瓶梅》第88回:“若在咱家裏,他小叔兒怎得殺了他?還是冤有頭,債有主。”
釋義
冤有對頭,報冤要找作惡者;債有欠家,討債要找欠債人。喻指恩怨分明,是非兩清,不牽涉無辜者,是誰的責任就由誰承擔。
例句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20:“示眾:‘上至諸佛,下及眾生,性命總在山僧手裏。檢點將來,有沒量罪過。還有檢點得出者麼?’卓拄杖一下曰:‘冤有頭,債有主。’”宋·惟白《續景德傳燈錄》卷18:“安分庵主。卓拄杖一下,曰:‘冤有頭,債有主。’”元·施惠《幽閨記》第7出:“休趕,休趕,俺和你魚水無交。冤有頭,債有主。教你一個來時一個死,兩個來時兩個亡。”明·許自昌《水滸記》第31出:“小娘子,自古說得好:冤有頭,債有主。你該尋宋江,怎麼到來尋我哩?”明·李素甫《元宵鬧》第19折:“冤有頭,債有主。他與我有切齒之仇。倘在前麵曠野所在,將他打死,揭取麵上金印為信,回家再找銀一百兩與二位仁兄。”明·無名氏《鎖白猿》第3折:“師父也,這一場早難道神不知、鬼不覺;業畜也,今日個冤有頭,債有主,來日將天羅地網周圍布。”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5回:“冤有頭,債有主,不幹你事。他太欺心,我饒他不過,今日合他對了命罷!”明·陸人龍《型世言》第29回:“這不關我事。冤有頭,債有主,你隻尋徐爺去。”明·西湖浪子《三刻拍案驚奇》第29回:“這不關我事,冤有頭,債有主,你隻尋徐爺去!”明·吳承恩《西遊記》第56回:“你到森羅殿下興詞,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明·無名氏《歡喜冤家》第3回:“你且慢些罵,冤有頭,債有主,少不得有個著落。今日見你夫妻拆開,我為強盜的,也慘然起來。”清·袁於令《西樓記》第37出:“自古道:債各有主,冤各有頭。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回:“冤有頭,債有主,願大眾莫結惡緣。”清·鄒必顯《飛跎全傳》第3回:“第一出:孟良打死焦光讚——自家人害自家人。第二出:宋江殺死閻婆惜,冤有頭而債有主。”清·丁耀亢《續金瓶梅》第43回:“被孫雪娥現了真身,指出前仇,才知道粘夫人一場仇恨,冤有頭,債有主,不是偶然的。”清·無名氏《瓦崗寨演義》第6回:“冤家有頭債有主,各百姓須固身家性命,閉門勿理閑非。”清·袁枚《子不語》卷3:“冤有頭,債有主。毀汝像者,我也。我在此,汝不報仇,而欺人家小兒女,索詐酒食,何烈何傑?”民國·夢筆生《金屋夢》第43回:“被孫雪娥現了真身,指出前仇,才知道粘夫人一場仇恨,冤有頭,債有主,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