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不平凡的家族(1)(1 / 3)

艱難的開拓者

今天,當我們說起摩根的時候,我們同樣會想到在那個時代和他一樣有名的洛克菲勒、卡耐基等赫赫有名的商界人物,但我們知道,剛剛提到的這兩位,都出生在相當平凡的家庭,“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父親是一個名聲不怎麼好的商販,他自己16歲就開始工作了,最初隻是一個小小的記賬員。“鋼鐵大王”卡耐基出生在一個編織工人家庭,13歲就工作了,在匹茲堡的一家棉紡廠當小工。後來,他們都是靠著自己的非凡努力,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但我們這本書的主人公和他們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一出生,就家境富有,他受過完整的大學教育,在顯赫的銀行家父親的指導和督促下,走上了銀行家的道路,並且在家族已有的輝煌成就基礎上,建立了一個具有極大影響力的金融帝國。

這個家族是怎樣走向繁榮的?是一個人的努力,一朝顯貴,還是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才完成了那樣輝煌的事業的?當然是幾代人辛勤努力的結果,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獲。在我們講述約翰·皮爾龐特·摩根輝煌事業的時候,有必要首先追溯一下摩根家族的淵源,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從一個家族的角度認識美國的曆史大背景,因為這些家族的事業都和美國曆史有著極其密切的聯係。摩根家族數代人的奮鬥故事,正是美國曆史和美國精神的最佳詮釋。

對摩根家族的追溯恐怕隻能到來到美洲之後,而對於之前的淵源我們知道的並不多。摩根家族大約是在1636年的1月到達美洲的。美洲原是印第安人的家園,1492年,探險家哥倫布發現了這塊“新大陸”,從此,歐洲人開始踏上這片土地,並在美洲開辟殖民地。當摩根家族的祖先來到美洲的時候,英國已經在美洲建立起了殖民地。

1606年12月,英國的弗吉尼亞公司組織了144名英國人移民北美,第二年5月,他們在詹姆斯河口附近的一個小島登陸,建立了一個定居點,名叫詹姆斯敦。那時候,美洲還是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他們在那裏的生活異常艱苦。殖民點疫病流行,缺衣少穿,加上水土不服,很多人都病死了。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英國人或者為了逃避宗教迫害,或者為了尋找新的希望,冒險踏上了這片土地。

1620年,102名英國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來到美洲貧瘠的海岸,並在那裏建立起英國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地——普利茅斯。

在乘坐“五月花”號在普利茅斯上岸之前,其中的41名成年男子訂立了一項公約。公約要求現在和今後到達新定居地的人必須秉承作為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同時宣稱對以英王為首的英國政府忠誠,在新的居住地自願建立公民自治的社會團體,並且遵守已經確立的各項有益於新居住地的法律、規章和製度。這就是著名的《五月花公約》。

以後的美國就建立在《五月花公約》的基礎上,而信仰、自願、自治、法律、法規、忠誠,等等,無疑也成為後來美國立國的根基,並且直到今天,仍然是美國奉行的基本原則。

摩根家族為什麼要遠渡重洋,來到美洲呢?在這裏我們要先了解一下當時英國的曆史。1603年,英國曆史上著名的伊麗莎白女王去世,來自蘇格蘭的詹姆斯一世繼位為英國國王,從此開始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詹姆斯一世是一位權力欲望極強的封建君主,他不了解英格蘭的社會與政治環境,沿襲他在蘇格蘭的專製統治經驗,力主維護絕對君主製度,認為國王是臣民之父,可淩駕於一切集團之上,對他的臣民享有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他重用寵臣,縱容貪汙腐敗,生活奢侈,揮霍無度,使得原本已經十分拮據的王室財政更是入不敷出。

為了解決財政問題,詹姆斯一世向富裕起來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收稅,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受到侵犯,對詹姆斯一世極為不滿。

1625年,詹姆斯一世去世後,他的兒子查理王子繼位,稱查理一世。但是查理一世的執政並不是順利的,他無視國會,任意征稅,導致議會內一群“叛逆而專橫”的貴族處處與他唱反調。雙方的鬥爭持續了4年後,鐵腕的查理一世解散了議會並重用倫敦主教威廉·勞德為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他建立了獨裁的君主專製製度,對信奉新教的清教徒進行無情的鎮壓。

英國人一向具有追求自由的傳統,查理一世的專製統治顯然引起了他們的極大不滿,他們渴望擺脫獨裁君主查理一世,於是美洲的英屬殖民地普利茅斯便成為他們首選的目的地,也是他們的希望之所。

這時候,普利茅斯隻有300人,生存條件極為艱苦,但它的存在還是吸引了其他英國人漂洋過海前去定居。正因為這裏有信仰的自由,此後不斷有大量的英國人移居到英屬美洲殖民地。摩根家族也是在這個時候來到美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