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支付從美國輸入的貨物,歐洲各國把自己的有價證券賣給美國。運到美國的黃金以千百萬計,而當黃金有不足時,各國於是又與美國締結了千百萬美元的借款。這樣一來,美國就由債務國一變而為債權國了。
其實,就算沒有像摩根公司這樣的壟斷財閥的活動,美國的中立也維持不了多久。
戰爭到1916年,德國已經處在明顯的不利地位,為扭轉不利的局勢,1916年12月12日,德意誌政府以自己和同盟國的名義向協約國發出照會,建議和談,但無果而終,德意誌隻得再返戰場。
經過兩年多的戰爭,德國認為,隻用陸軍的力量不能擊敗協約國,因此,在和談失敗後,德意誌就企圖以海軍製服英國。1917年2月,德國開始實行“無限製潛艇戰”,中立國船隻也在攻擊範圍內。
德國共擊沉協約國艦隻及中立國商船5000餘艘。1915年,德國潛艇無故擊沉了英國的一艘客輪,致使1198名平民喪生,其中有100多美國公民,還有十幾個上流社會的大富豪。此事在美國公眾中激起強烈的反德情緒,要求美國參戰。1917年,美國放棄中立立場,宣布參戰。
美國的卷入使摩根銀行的生意更加繁忙。傑克的主要精力也放在為美國的戰事籌資上。當時銀行界建立了一個“自由貸款”項目,為美國參戰融資。
美國參戰以後,傑克曾主動向威爾遜總統表示,可以把摩根公司的出口部原封不動地交給政府使用。但當時輿論對摩根家族的攻擊很多,威爾遜總統擔心與摩根家族關係過密會遭到攻擊,所以,美國參戰後,傑克反倒沒有得到更多的好處。
不過,摩根公司一直在為政府服務。公司的其他合夥人也積極地參與了很多與戰爭有關的事務。他們甚至參加美國紅十字會工作,為紅十字會募集了大量資金,也獲得了一些良好的聲譽。摩根家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當時,杜邦公司和貝斯海姆鋼鐵公司提供槍械,摩根公司則提供采購軍需的資金,英國和法國都得到了必要的幫助,對於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是有重要意義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摩根家族獲得了巨大利益,家族的聲譽和勢力都達到了曆史鼎盛時期。
“傑克時代”
1920年,威爾遜總統在遭到質疑的憂鬱中去職,共和黨重掌政權。在經過哈定總統時期的短暫過渡後,美國迎來了平靜發展時期。
美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受益者,經濟上比那些遭到戰爭破壞的歐洲國家略早一些進入了相對穩定時期。1923年8月到1929年初是柯立芝執政時期,美國經濟呈現一派繁榮景象。
這一期間,美國工業生產增長近一倍。1914年至1929年,全國財富增長近一倍。1900年人均收入為480美元,1919年為620美元,到1929年增至681美元。製造業在戰後10年中產量增長60%,工人同期的實際收入增加25%,但大部分為少數技術工人或加入工會的工人所取得,非技術工人仍然貧困。
20年代,工業中企業合並仍在繼續。在20年代末,兩家公司控製了全國50%的鋼鐵生產,三家公司控製了汽車工業,一家公司控製了鋁生產,四家電力和照明係統控製了全國的電力業的大部分。1929年,200家最大的公司控製了全國所有公司的財富的49%,攫取了所有公司收入的43%。1349家公司年收入各在100萬美元以上,攫取了所有公司利潤的80%,而其他45.5萬家中小公司一共隻占20%。
銀行也發生合並運動,金融業迅速發展。在1919年至1929年期間,銀行總資本增長近一倍,而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建築和貸款協會的資本增長10倍多。美國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銀行家。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美元代替英鎊成為國際彙兌的主要支付手段。美國銀行家和商人開始向海外大量輸出資本。到1929年,美國的長期海外投資(不包括美國政府借出的戰債)近154億美元,其中78億美元是美國擁有的外國證券,76億美元是美國在外國擁有的財產。美國在拉美的投資為54億美元,在歐洲為46億美元,在加拿大為37億美元,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為14億美元。由於外國人在美國的投資有57億美元,則美國貸差為97億美元。美國海外投資推動美國攫取了過去被英國和德國所控製的貿易市場。美國工業品大量輸出,1922年至1929年期間,美國貿易順差平均每年為7億美元。
20年代,傑克·摩根領導下的摩根公司將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為各國政府融資上。它為墨西哥、中國、比利時、加拿大、波蘭、羅馬尼亞、古巴、奧地利、日本、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發行政府公債,在這些國家政府的融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並且將政治勢力滲透到這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