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開展物理課外活動
一、物理課外活動在學校教學中的作用
物理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學生參加學科討論、製作科技模型、觀看實驗表演、進行現場參觀、閱讀課外輔導文章、參加各種競賽,不僅能幫助他們複習、記憶、理解學過的物理知識,培養聯係實際的能力,而且還能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吸引他們探索新的物理現象和規律。這是課堂上得不到的,更不是做幾道練習題所能代替的。所以,物理課外活動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麵,它既是物理課堂教學的補充,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學生獲得係統的物理基礎知識,主要來源於課本,但大量物理知識的擴展卻來自課外的親身實踐和課外閱讀。我們物理教師隻有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地組織好,才能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通過觀察和動手實踐去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逐步提高他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的能力。
1.物理課外活動能促進基礎知識向實際能力轉化,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
學生從書本上獲得係統的物理知識後,要讓學生覺得這些知識有用,解決了實際問題,就會得到滿足,而產生新的求知欲望。所以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不斷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十分有效的措施。有計劃,有步驟的課外活動能促進學生的基礎知識向實際能力轉化,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例如學過照相機原理後,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攝影小組活動,學生會對照相機的原理更加深刻地理解。學過凸透鏡,凹透鏡的光學性質後,組織學生到實驗室去自製望遠鏡,學過照明電路後,組織學生安裝簡單的照明電路等等,學生會從物理知識的大量應用中,看到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就會增強學好物理的信心。
學生從書本上學習了一些物理規律、原理以後,要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些規律、原理,光憑做習題是不行的,可利用課外活動讓學生搞一些小製作。例如學過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外力成正比後,可讓學生自製一個測力器;學過物體的浮沉條件後,讓學生自製一個浮沉子;學過杠杆的平衡條件後讓學生自製杆秤等等。對一些重要的物理現象、實驗還可讓學習自製實驗器材進行小實驗,例如用大小廣口玻璃瓶兩個、木板、鐵絲自製一個量熱器測定物質的比熱;自製驗電器、指南針等等。通過這一係列的課外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2.物理課外活動能發揮學生的個性與特長,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個性與特長,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很好,但不善於動手;有的學生基礎知識學得一般,但動手能力較強。有益的課外活動能對前者起促進作用,對後者提供更多的成功機會,以增強學生對基礎知識學習的主動性。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能發揮學生的個性與特長,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例如,學生在小製作的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困難,會經曆失敗的苦惱,但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還是成功了,從中學生會得到尊重客觀規律的教育,體會到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艱辛,會嚐到成功後的喜樂,更重要的是鍛煉了自己的意誌。在小論文比賽中,學生會展開豐富的想象,查閱有關資料,閱讀有關的課外讀物,從中學生會領略到物理知識的無窮魅力,使他們對物理學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情感。心理學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凡能滿足需要的事物,會引起肯定性的體驗,如快樂、滿足、熱愛等。情感的特殊性,正是由於這些需要、渴求或意向所決定的,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如果把學習物理知識作為滿足自己的需要,渴求或意向,那麼他們對學習物理知識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我們在物理教學中應努力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情感,而從這一點上看物理課外活動有優於課堂教學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千方百計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課外活動,讓學生從中學到知識,能力得到提高。
二、物理課外小組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一)物理課外小組活動的組織原則
1.師生共同參與,因材施教的原則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物理課外小組就是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讓每位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自覺地參加一兩項活動,在活動中激發、發展興趣,發揮其特長。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目標要求。物理課外活動的開展切忌隻注意培養少數“尖子生”,必須麵向絕大多數學生,要通過富於吸引力的活動來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活動,激發學生的欲望,使他們在活動中形成自己的興趣,發展其特長。同時搞好物理課外小組的活動需要發揮物理教研組全體老師的力量,每個老師個性、特長、興趣愛好的不同,就可以給學生提供較多的,各具特色的豐富的活動內容,拓寬同學們的視野,一個好的教師群體是開展課外活動的保證,是搞好物理課外活動的必要條件。相反,課外活動隻有一、二個教師去搞,勢必帶來力量不足,內容貧乏,形不成聲勢。
2.活動性、實踐性原則
物理課外小組的組織應該注重活動性、實踐性。枯燥乏味的說教是不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的。活動性和實踐性是課外物理小組活動的基本特點,老師在輔導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應該盡量考慮到學生在活動中既動腦,又動手,否則就失去意義。從找資料,定課題,閱讀文獻材料、做實驗、搞製作、觀察、記錄到獲得成果,都是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能在實踐活動中“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體驗到智慧的力量和創造的歡樂。”同時在活動中學生把課堂內學到的知識,課外閱讀的知識用到實踐中去,把書本知識和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檢驗理論的指導作用,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豐富和改進自己的認識結構,在活動過程中,可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或經曆失敗,隻要老師指導得當,善於啟發,及時鼓勵,反而更加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意誌。學生在實踐中,能親身體驗到自我創造的價值。
3.自主性原則
物理課外小組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這是一個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學生應處於主人的地位。學生是主體,知識是客體,而教師隻是作為媒體從旁起傳導、谘詢和幫助的作用。各種活動都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應該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上述關係的處理,旨在調動兩個積極性,既有教師的積極性,又有學生的積極性。教育改革最終要形成教師愛教、學生愛學的局麵,一個重要的措施是抓學生非智力因素,以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在發展興趣的基礎上,能夠培養良好的性格特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深師生的感情,使學生形成優秀的氣質特征,這是素質教育的很好途徑。
4.因地製宜,創造條件的原則
開展物理課外小組活動應該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從客觀上講各地區自然條件、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城市和農村學校的物質條件、教師的配備情況都有差異,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因地製宜開展活動。主觀上應想辦法創造條件,作為物理教師首先應該有積極性,要明確開展課外活動的重要意義,爭取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主觀上的努力可以彌補一些客觀上的不足。客觀上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師資力量,圖書、實驗室的設備,物理教師可以動手自製設備和教具來滿足活動的需要,同時也可以發揮學生的作用,爭取社會的支持。
(二)物理課外小組活動的組織形式
物理課外小組活動的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多種多樣,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1.學科小組
這種活動不同於課堂教學,但它與課堂教學又有密切的聯係,有一定的研究專題和中心內容。這種活動組織可稱為興趣小組,研究小組或協會,這種小組以自願結合為主,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校的具體條件而組成,小組活動靈活方便,人數不宜太多,一般為10人左右,或稍多一點。比如:高中可以組織物理實驗興趣小組,首先可以由教師介紹實驗對物理學發展的重要意義,指出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然後教會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基本方法。當學到一些基本物理量的測量時,除了課本介紹的方法外,可以由學生通過興趣小組去實踐一些其它的方法。如重力加速度g的測量,除單擺實驗以外,可以介紹閃光照片,滴水法測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同樣,單擺實驗可以走出實驗室,用10米左右長的細鋼絲作擺線,用直徑為15厘米左右的鐵球作為擺球來做單擺實驗,g的測量可以比較精確。高中還可以組織研究解題的學科小組,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解題規律,掌握解題方法,從題海戰術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