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巨鹿決戰(中)(1 / 2)

胡亥出征前連下三道詔書,至此已經過去了十餘日。從各郡縣的反應來看,似乎沒有什麼效果,反秦的人依然反秦,更別說有諸侯倒戈降秦了。

免除了徭役賦稅,大軍糧草都有些吃緊,如果不是查抄了趙高等人的府邸,此時胡亥的六十萬大軍恐怕已經沒有多少糧草可以供應了。

百姓積怨已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秦之前的****並不是免除徭役賦稅就能輕鬆化解的。

胡亥失算了,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詔書到底能不能起到緩解反秦態勢的作用。他每日都憂心忡忡,如果大秦真的倒下了,那他的命運也該終結了。

他不甘心,既然有此機會,為什麼不一展抱負呢。

然而,巨鹿之戰,一觸即發,他已經無暇顧及個人的安危命運,活在當下才是他目前最好的選擇。

為了激發秦軍士氣,胡亥親率三十萬大軍圍困巨鹿,讓王離屯軍二十萬於巨鹿南,以作側應。

他一麵命令各部修築工事,以備應戰;另一麵又派出使者招降各路諸侯。招降不過是個幌子,真正的目的是為秦軍修築工事爭取時間。

章邯等將領並不理解胡亥的用意,多有疑問,胡亥隻說:“眾將士隻要知道此戰關乎大秦生的死存亡即可。”並不過多解釋,他也解釋不清楚,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就算說出來又有誰會相信呢!

胡亥雖然沒有打過仗,也沒有讀過兵書,但他的後世靈魂熟知曆史,知道許多曆史上著名的戰例,他認為隻需照葫蘆畫瓢即可。他已經預先知道了巨鹿的慘敗,如果不及時調整,及早準備,就無法改變戰爭的結果。

趕往巨鹿救援趙國的諸侯聯軍越聚越多,已經蠢蠢欲動。據探子報,駐紮在巨鹿周圍的諸侯軍不下五十萬,與秦軍基本持平。

諸侯軍現在隻是駐足觀望,等戰事一開,一旦項羽一鼓作氣贏下頭陣,他們都會湧上戰場,圍攻秦軍。

頭陣決不能敗,胡亥為此十分苦惱。

如何才能阻擋住項羽軍破釜沉舟的氣勢?這個問題無時無刻不困擾著他。

他終日苦想,吃飯是想,睡覺時想,走路時也想。想了幾天,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用鐵甲兵對付凶猛的項家軍。

鐵甲兵從頭到腳全副鎧甲,鎧甲按照人的形狀用精鐵打造,可以做到刀槍不入,能有效的克製敵人的猛烈攻擊。

但鐵甲兵也有弊端,由於全身上下都穿著鎧甲,百十斤的重量壓著身體,行動不便,反應遲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胡亥讓鐵甲兵與步兵配合使用,兩個鐵甲兵中間配備一個步兵,鐵甲兵主要用於防守,步兵則用於進攻。

如此,項羽軍就算個個以一當十,等破了鐵甲軍也該精疲力盡了。

胡亥密令太尉韓談立即打造鎧甲,每三日利用甬道運送一次,力爭到開戰的時候能湊夠一萬副。

有了鎧甲並不意味著就有了鐵甲兵,鐵甲兵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習慣身上笨重的鎧甲,上了戰場才能自如行動,發揮戰鬥作用。

胡亥挑選出一萬個個頭幾乎一樣高的兵卒,由他親自操練,一天都不停歇。

////////

巨鹿城內外,總共屯兵百餘萬,要指揮這樣一場大規模的戰役,胡亥一點底氣都沒有,光靠曆史戰例就能打勝仗?他開始動搖了。

為了迅速提高帶兵打仗的能力,他命令隨從找來各種兵書,每天夜裏挑燈夜讀,讀得差不多了,就跟章邯等人研究戰術。

書上的東西都是死的,隻有真正上了戰場才能領會其中的奧妙。

胡亥心裏很清楚,如果要通過打仗來積累經驗,已經不可能實現,他隻有找章邯等人探討,結合他們的作戰經驗,從而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