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自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對黛玉、寶釵、鳳姐等人的評說,總是很多人千遍不厭的話題,津津樂道牽強附會卻又都一直都換湯不換藥,不由得想起尤氏罵那些給秦可卿治病的庸醫的話“一個個都是聽著人的口氣兒,人怎麼說,他也添幾句文話兒說一遍”,這裏尤氏雖罵的是庸醫,卻與罵寫文章拾人牙慧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之前,我首創以條分縷析的方式逐句解讀紅樓夢,寫出《好看的紅樓夢》,深受很多網友好評。時隔不久,當我現在又首次提出看紅樓夢大家都看錯了方向,應該以惜春為主角來看,才能看出紅樓夢的價值。
這話應該算是平地一聲驚雷,這不啻於有人突然說,人類研究長生不老的方向搞錯了,故而一直未能找到突破口一樣,不是前進,而是依然原地打轉徘徊,不知還有多少人要在這個錯誤思路上做小白鼠。
還有一點就是很多人看紅樓的誤區,那就是隻注重裏邊的詩詞,那就本末倒置了,那隻是紅樓妙筆生花的一小部分。
一句話,看紅樓,不是看它的春花秋月的文筆,而是看它剖析人情世故的淋漓盡致。
很多人對張愛玲所說的出名要趁早的話推崇備至,但他們卻忘了俗話也說,看人隻看後半生。
也就是說,張愛玲的這句話隻針對名利身外之物,但要判定一個人人生是否幸福,關鍵還是要看後半生。很多人晚節不保,僅僅因為一念之差便毀了自己的一生。
如此來看,放眼紅樓裏麵的幾百號人物,對於惜春,曹公便是以愛惜不忍的情懷,來處理惜春這個人物了。
和風無語,大愛無聲。
此話怎講?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且看我接下來陸陸續續的後續解讀。
《紅樓夢》一書的後續者高鶚基本繼承了曹公的衣缽,但,好像是此人力有不逮吧,因而把惜春處理得不夠漂亮出彩,否則,依故事的發展可以預見,設若是曹公能繼續寫下去的話,一個非凡別樣的惜春就會躍然紙上,鮮活精彩地呈現在我們麵前了。
你還記得不,在《紅樓夢》第三回,因黛玉的到來,賈府眾女眷按禮規都要出來迎接遠客,我們初次見到小惜春的身影,書中對惜春描述道:“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說的就是惜春。
曹公這淡淡一句,很多人便因此忽視了她的存在,甚至都不知道這指的就是惜春。
這裏暫且留一個疑問大家值得去思考一下:不知你想過沒有,曹公為什麼把惜春安排為金陵十二釵中年紀最小的一位?而且為什麼不像介紹迎春、探春那樣濃墨重彩描述惜春的模樣呢?
幾乎所有人都給了惜春一個錯誤的定論,他們都是聽信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依據字麵上尤氏的胡說八道,便不加分析給惜春下了這樣簡單粗暴但卻非常殘忍的定論:小小年紀說話沒個輕重,不知好歹,真是冷麵冷心之人。
這下好了,因為那個遇事明哲保身從不關心自己小姑惜春冷暖的嫂子尤氏出於私心,為壓服眾人聲口,又看著惜春年幼,惜春的親哥哥賈府族長賈珍也從不把這個從小失去父母之愛、缺少親情的親幺妹當妹妹憐惜嬌寵,於是,尤氏便誤導眾人如此來認識看待惜春,而我們大多數人看惜春的境界,也就到此為止了。
那麼,惜春真的是那種冷麵冷心薄情寡義之人嗎?
這一點,都不用過腦子就能明白的道理:一個柔弱無助無人憐惜的小女子,在賈府那種龍潭虎穴之地,她有能量有勢力(比如說王熙鳳可以依托娘家人王府的勢力來狐假虎威)來做到對人冷麵冷心薄情寡義嗎?別人不要對她冷麵冷心,也許小惜春在心底就要說一千道一萬阿彌陀佛了。
以故,真不知很多紅樓方家何以如此忽視惜春,對惜春竟然下了這樣簡單粗暴的誤讀解讀。
講到這裏,筆者突然滋長出一種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感觸。
想到如此褻瀆曹公推重的一位紅樓女子惜春,心情便莫名的沉重,思路被淹蹇住了……
暫且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