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過程中,最好的執行者都是自動自發的人,他們確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這種人的個人價值和自尊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來自他人。也就是說,他們不是憑著一時的衝動做事,也不是隻為了老板的稱讚,而是自動自發地、不斷地追求完美。
一位心理學家為了實地了解人們對於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映出來的個體差異,特意來到一所正在建設中的大教堂,對現場忙碌的敲石工人進行訪問。
心理學家問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麼?”
工人沒好氣地回答:“在做什麼?你沒看到嗎?我正在用這個重得要命的鐵錘,來敲碎這些該死的石頭。而這些石頭又特別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這真不是人幹的工作。”
心理學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麼?”
第二位工人無奈地答道:“為了每天那點兒工資,我才會做這件工作,若不是為了一家人的溫飽,誰願意幹這份敲石頭的粗活?”
心理學家問第三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麼?”
第三位工人的眼光中閃爍著喜悅的神采:“我正在參與興建這座雄偉華麗的大教堂。落成之後,這裏可以容納許多人來做禮拜。雖然敲石頭的工作並不輕鬆,但當我想到,將來會有無數的人來到這兒,再次接受上帝的愛,心中便常為這份工作獻上感恩。”
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環境,卻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態度。
第一類工人是完全無可救藥的人。可以設想,在不久的將來,他將不會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顧,甚至可能是生活的棄兒。
第二類工人是沒有責任感和榮譽感的人。對他們抱有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勞的,他們抱著為薪水而工作的態度,為了工作而工作。他們肯定不是企業可依靠和老板可依賴的員工。
該用什麼語言讚美第三類工人呢?在他們身上,看不到絲毫抱怨和不耐煩的痕跡;相反,他們是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創造力的人,他們充分享受著工作的樂趣和榮譽。同時,因為他們的努力工作,工作也帶給了他們足夠的榮譽。他們就是我們想要的那種員工,他們是最優秀的員工。
一家好的公司,也應該通過各種方式讓員工明白,他們不會常因為完成了任務而得到老板的稱讚、拍肩膀。他們應該學會重要的一課——自我獎勵。
第三類工人完美地體現了工作的哲學——自動自發,自我獎勵,視工作為快樂。我相信,這樣的工作哲學,是每一個企業都樂於接受和推廣的。持有這種工作哲學的員工,就是每一個企業所追求和尋找的員工。他所在的企業、他的工作,也會帶給他最大的回報。
或許在過去的歲月裏,不少人都懷有類似於第一類或第二類工人的消極看法,每天常常謾罵、批評、抱怨、四處發牢騷,對自己的工作沒有絲毫激情,在生活的無奈和無盡的抱怨中平凡地生活著。但不論你過去對工作的態度如何惡劣,並不重要,畢竟那已經成為過去式了,重要的是,從現在起,你未來的工作態度會怎麼樣?
讓我們像第三類工人那樣,懷抱一顆感恩的心做最優秀的員工吧!優秀的員工就如同優秀的士兵一樣,他們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質,他們是具有責任感、團隊精神的典範;他們積極主動,富有創造力;他們沒有任何借口。我熱忱呼喚這樣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