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誌者事竟成
每一個諾貝爾獎科學家的成功過程,都說明了從發現到發明到創新到創造的過程,體現了對探索未知事物的濃厚興趣、發明創造新事物的強烈激情與通過創新為人類服務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因此情商是智商的動力。情商教育的核心,是從小培養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傳統的應試教育片麵強化了人的理解力、記憶力等智力中的理性方麵的能力,對於智力中的超理性方麵的能力及情感力與實際操作能力等被忽視了。這將造就大量的“高分低能”現象。真正的知識經濟時代及其以知識運營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必將帶來教育模式的轉軌。
意誌是指向人所要實現目標的一種心理活動與心理狀態。意誌雖然屬於潛意識的範疇,但它卻是人對實現目標的必要性與可能性認識的積澱。它由信心和決心兩都分組成。當人們認為實現人生的某一目標,既有必要又有可能時,意誌就堅定;當人們認為自己所要實現的目標有必要但不可能,或有可能但無必要,或既無必要又不可能時,意誌就薄弱。所以孩子的意誌力是可以自覺培養的。而培養了孩子的意誌力,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保持理想
有一次,一位叫布羅迪的英國教師在整理閣樓上的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練習冊,它們是皮特金中學B(2)班5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題目叫《未來我是……》。他本以為這些東西在德軍空襲倫敦時被炸飛了,沒想到它們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裏,並且一躺就是25年。
布羅迪順便翻了幾本,很快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比如:有個叫彼得的學生說,未來的他是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他在海中遊泳,喝了3升海水,都沒被淹死;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的總統,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學最多的隻能背出7個;最讓人稱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雙目失明的學生,他認為,將來他必定是英國的一個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總之,31個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繪了自己的未來:有當馴狗師的;有當領航員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布羅迪讀著這些作文,突然有一種衝動——何不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25年前的夢想。當地一家報紙得知他這一想法,為他發了一則啟事。沒幾天,書信向布羅迪飛來。他們中間有商人、學者及政府官員……
一年後,布羅迪身邊僅剩下一個作文本沒人索要。他想,這個叫戴維的人也許死了。畢竟25年了,25年間是什麼事都會發生的。
就在布羅迪準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理想。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理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裏,我沒有一天放棄過;25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經實現了那個理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年輕的朋友們,隻要不讓年輕時的理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麵前。
布倫克特的這封信後來被發表在《太陽報》上,因為他作為英國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個真理:假如誰能把15歲時的理想保持25年,那麼他現在一定是個非常成功的人。
努力學習,上大學,找工作,養家糊口,這隻不過是那些靠不著父母的孩子的人生必由之路。對於他們這樣的衣食不愁的孩子來說,人生如果沒有更大的理想與追求,挑燈夜讀真的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
現在,經常也有父母向我們訴苦:“我的孩子,條件這麼好,就是不好好學習,整天無所事事。”
我們的答案是這樣的:讓孩子自己為自己編製一個夢!一個更高、更遠、更美麗的人生之夢!這樣他才會有學習、奮鬥、創新的動力。
以跨海為人生目標
小馬要到河對麵去,鬆鼠過來說,可千萬別過河,河水太深了,剛進去就能淹死;駱駝說沒事兒,河水很淺,還沒有沒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