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亞加拉瀑布是世界知名的三大瀑布之一。“尼亞加拉”在印第安語中意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認為瀑布的轟鳴就是雷神說話的聲音,因為瀑布巨大的水流以銀河傾倒、萬馬奔騰之勢直搗河穀,咆哮呼嘯,如陣陣悶雷,聲及數裏之外。尼亞加拉河左瀕加拿大,右接美國,從伊利湖蜿蜒流向安大略湖,全長57.6千米。上遊地勢平坦,水流緩慢,及至中遊,河麵陡落48米,河水在此垂直下瀉,形成巨瀑,這就是著名的天下奇觀——尼亞加拉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寬1240米,平均落差55米,最大流量達每秒6700立方米,將近黃河水量的3倍。伊利湖水流入比它低100多米的安大略湖,途經地表石灰岩斷層形成巨大的落差,造就了尼亞加拉瀑布奇觀。據科學家考證,尼亞加拉瀑布已經有1萬多年的曆史。參觀尼亞加拉瀑布最好的時間是每年7~9月,因為這時的水量最大。伊利湖水經過河床絕壁上的山羊島,被分隔成兩部分,分別流入美國和加拿大,形成大小兩個瀑布。小瀑布稱為“美國瀑布”,在美國境內,高達55米,瀑布的岸長達328米。大瀑布稱為“加拿大瀑布”或“馬蹄瀑布”,形狀有如馬蹄,在加拿大境內,高達56米,岸長675米。

小瀑布因其極為寬廣細致,很像一層新娘的婚紗,故又稱為“婚紗瀑布”。由於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因此水流呈漩渦狀落下,與垂直而下的馬蹄瀑布大不相同。這裏也成為了情侶幽會和新婚夫婦度蜜月的勝地。

馬蹄瀑布水量極大,水從50多米的高處直接落下,氣勢有如雷霆萬鈞,濺起的浪花和水汽,有時高達100多米,當陽光燦爛時,便會營造出一座美麗的七色彩虹。人稍微站得近些,便會被浪花濺得全身是水。若有大風吹過,水花可濺得更遠,如同下雨一般。冬天,瀑布表麵會結一層薄薄的冰。隻有在這時,瀑布才會寂靜下來。

尼亞加拉瀑布是一幅壯麗的立體畫卷,從不同的角度觀賞,會有不同的感受。正如西方著名文學家狄更斯用那充滿哲理的語言所表達的:“尼亞加拉瀑布優美華麗,深深刻在我的心田;銘記著,永不磨滅,永不遷移,直到她的脈搏停止跳動,永遠,永遠。”

在尼亞加拉大瀑布下麵有一座同名博物館。據說尼亞加拉大瀑布博物館是北美最早的博物館。1819年美、加在此劃定邊界後,1828年英國收藏家就在這裏建立了這座博物館。1998年,該館拍賣了其他藏品,隻留下尼亞加拉大瀑布的有關文物和資料,展出規模也因此縮小了。博物館的陳列向人們展示了1.2萬多年前這個大瀑布形成的地質曆史,以及對瀑布的開發和參觀遊覽盛況。許多藝術照片真實地再現了7000立方米/秒的流量從千餘米寬的崖岸上跌落下來的人間奇景。這個袖珍型的博物館陳列可以說應有盡有。

知識點

流量

流量是指單位時間內流經封閉管道或明渠有效截麵的流體量,又稱瞬時流量。當流體量以體積表示時稱為體積流量;當流體量以質量表示時稱為質量流量。流量用Q來表示,單位是每秒立方米。流量的測量方法,從水文站角度來講,可分為浮標法、流速儀法、超聲波法等,其中流速儀法測量精度最高。一般來說越是在下遊,流量越大。

延伸閱讀

觀賞尼亞加拉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處有一“前景觀望台”,巍峨聳立,高達86米,遊客站在這裏,便可將尼亞加拉大瀑布一覽無餘。如果想仰視大瀑布傾瀉的景色,可以沿著山邊崎嶇小路,前往“風岩”,在“風岩”處,翹首仰望,便會看見大瀑布以鋪天蓋地的磅礴氣勢飛流直下,在此必須穿上雨衣,否則將被飛濺的水珠弄濕衣服。要看大瀑布正麵全景,最理想的地方是站在彩虹橋上。橋跨瀑布下遊的尼亞加拉河,在橋上步行5分鍾,便可從美國走到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