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利於人物肖像攝影的軟焦點效果
有意識降低鏡頭的清晰度,可對畫麵中本應清晰的被攝體進行相反作用,則可得到柔和的表現效果。該鏡頭稱作軟焦點鏡頭,實際使用時如其名所示,對被攝體以軟焦點柔和再現使畫麵表現出強烈的繪畫感。特別在女性肖像攝影中,相對皺紋、粗糙皮膚描寫清晰的硬調照片來說,大多數人喜歡這種軟調照片。
專用軟焦點鏡頭和模擬軟焦點效果
極力減少可引起畫麵效果惡化的鏡頭像差,即可作成清晰度高的鏡頭。攝影鏡頭的像差大體分為球麵差、慧差、像散、畸變、像場彎曲和色差六種。像差多的鏡頭,由被攝體上一個點的光通過鏡頭結像時,未必能理想地收斂一於點,其結果,畫麵影像模糊,被攝體成像為軟調。
一般大多數鏡頭在製作時都被限製了所有像差,如有意留下一部分像差,將使清晰的畫麵影像周圍受其影響產生暈圈,從而得到軟調描寫效果的鏡頭,這就是軟焦點鏡頭。這裏把這類本身具有軟焦點性能的鏡頭稱為"專用軟焦點鏡頭"。
使用一般的攝影鏡頭也可得到軟調效果。有幾種簡單的方法可得軟調效果。在鏡頭前放上軟焦點效果濾光鏡或蒙上薄紗使一部分入射光散射,鏡頭的清晰度降低,被攝體成像即為軟調。本文稱這些不利用像差的方法得到的軟焦點效果為"模擬軟焦點效果"。
色差和球麵差
過去的軟焦點鏡頭幾乎全部都留有色差。色差為不同波長光的折射率差產生的像差,也就是說自同一點發出的光,其焦點位置也因顏色不同而不同,變為軟焦點。因色差產生的軟焦點效果在彩色照片上表現為與實際顏色不吻合,根據被攝體和攝影目的要求,這種效果未必為理想。
現在的專用軟焦點鏡頭,留有球麵差。自透鏡光軸上一點發出的光在結像時,透鏡邊緣(遠離光軸)的入射光線相對光軸附近的入射光線(近軸光線)結像位置距透鏡近,這種現象即為球麵差。由於球麵差的作用,在作成的照片中,自鏡頭邊緣進入的光線形成暈圈,環繞在近軸光線成像周圍,這樣產生的光暈,使照片為軟調效果。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美能達·巴裏索夫特和卡儂·索夫特佛卡斯FD軟焦點鏡頭,采取移動一部分透鏡位置,以光學原理改變球麵差程度的方式。因此,軟焦點調節可以連續無步驟地進行。此外,富士儂SF和伊瑪公鏡頭為以物理原理調整鏡頭邊緣入射光量的軟焦點方式。照片1中所示的片圈為上述鏡頭的附屬品,片圈的形狀類似加工後的蓮藕片,相應需要將其插在鏡頭的接近光圈位置。利用片圈的目的就是控製軟焦點效果的強弱。有的人對片圈認識錯誤,認為片圈可以產生軟焦點效果,實際上,如上所述,軟焦點效果為球麵差產生的。
專用軟焦點鏡頭
①軟焦點鏡頭
表1像差的改善
光圈縮小
球麵差
慧差
像散
畸變
像場彎典
色差
②簡易軟焦點鏡頭
將照相機廠家生產的鏡頭,隨便說成為簡易鏡頭,多少有些問題。但從其無積極調整軟焦點效果強弱機能的角度出發,則定名為簡易軟焦點鏡頭。實例2為西瑪SF100毫米F2鏡頭的攝影描寫,與上述美能達·巴利索夫特鏡頭相比,該鏡頭光暈程度大、軟焦點效果強。西瑪SF100毫米F2鏡頭為單片透鏡,用其試拍彩色照片可發現畫麵還受色差的影響。參看實例2,使人產生希望多少有點兒清晰部分的感覺,但該照片還是別有特點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