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狙擊手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帶鉤,很符合管仲的特性——幹啥啥不成。於是小白裝死,騙過管仲之後,連夜兼程即位為國君。坦白說,這是場龜兔賽跑,先到者既能稱王,隻要名分已定,下麵大臣也不願太折騰——給誰都是打工。偏偏一個叫小白(兔),另一個還有點慢吞吞。
名分雖然定了,但是已經撕破臉了,無路可走公子糾不肯善擺甘休——老子有魯國撐腰。應該說這決定很英明。當初董卓一死,西涼軍定為叛軍,連董卓的女婿、當時的統帥牛浦都覺得前途一片黑暗,跑了,剩下的抱頭痛哭,打算喝頓散夥酒就跑。結果賈詡出現,說你們真沒出息,一跑就是流匪,日後被抓過來也是一死,還不如轟轟烈烈拚一把。
西涼軍一想也是,於是李傕、郭汜被推舉為頭目,率軍打回長安,匹夫不可奪誌也,拚起命來,比劉關張還厲害,連縱橫一時的呂布都打跑了,在三國徹底雄起了一把。
很可惜,公子糾手下沒有拚命的覺悟,當時的國君是魯莊公,算起來還是公子糾的外甥,魯軍說起來隻是雇傭軍,原本隻是想去討點賞,沒想到還要打仗,被人家揍了一頓,鬱悶至極。賠本生意自然不幹,加上小白也是自己舅舅(雖然沒有公子糾的關係深),再加上小白發出了最後通牒,隻要把公子糾人頭送來,且隻要人頭(子糾兄弟,吾不忍誅),還要把召乎和管仲送來給我,我要把他們的頭骨做成酒器。
魯國本來就沒有齊國強大,加上也沒什麼前途,於是就殺了公子糾,召乎自殺。管仲不想死,無論是當逃兵,還是占便宜,無論別人怎麼看不起他,他都不願意死,如果他死了,或許史書上隻會公子小白即位,殺公子糾,按照管仲的黑曆史,甚至都不會上史書,已經受過那麼多屈辱,我還要堅持,不是我臉皮厚,不是我愛惜自己的性命,人皆有一死,我隻是想活的驚天動地,出人頭地,而已。
魯國把管仲送了回去。
有些人,上天是注定不會拋棄的。再出發之前,管仲就知道自己到了齊國,定當會被重用,因為一個曾經的好朋友。鮑叔牙輔佐小白,很受重用,鮑叔牙又偏偏佩服管仲的才華,真是一個伯樂啊!
所以鮑叔牙對小白說,你要是想當齊王,我和高奚(下注成功者)就夠了,要是想稱霸,就必須得到管夷吾。小白聽後沉默了,他很好奇的看著鮑叔牙,他知道鮑叔牙跟管仲的關係好,於是試探的問,那我讓管仲在你之上,你願意嗎?
大致提攜別人的人,始終都會讓他在自己下麵,永遠表現出高你一等,處處施舍你的樣子。你誇管仲,我就封他大官,你心裏平衡嗎?
然而鮑叔牙點頭了,他清楚管仲的才華,知道自己比不得,也知道自己將會因為管仲的大放異彩而揚名於世。他雖然沒有驚豔的才華,但是始終站在對的一麵。
小白知道了管仲的分量,暗地裏通知管仲自己想重用他,讓他別死,表麵上卻表示出非得把管仲生吞活剝的樣子。
這是個很聰明的舉動。
魯國也有聰明人,施伯就是一個,他看穿了小白的心思,對魯莊公說,“齊國是想重用管仲,管仲在齊國重用,魯國就要倒黴了,一定要殺了他,把屍體送回去就行了。”
魯莊公說,“齊國說若是得不到活的管仲,就沒辦法將他碎屍萬段報仇,就會來打我們。”
施伯說,“半路上玩一下把戲,再報個自殺什麼的,反正人都死了,齊國就算發兵也救不回來了,既然沒用,齊國肯定不會出兵,頂多賠禮道歉,他還能怎樣!”
魯莊公權衡再三,覺得風險還是太大,於是就把管仲送回去了!其實我看來,主要是管仲老底太爛,魯莊公覺得放他回去也玩不花來,說不定還有驚喜(的盧的盧,今日妨吾)。
就這樣,管仲躲過了一個幾乎必死的政治陷阱,因為魯國殺了他,小白肯定不會出兵——人都死了,說不定還得名義上嘉獎幾句,幹得不錯,畢竟魯國送回了公子糾人頭。
於是魯莊公看到原本該被剁成肉醬的管仲剛被接管就好酒好肉的伺候,還給他沐浴更衣,起初也沒在意,保不齊是小白想玩什麼花樣,然後就被告知,管仲當大夫了。我相信魯莊王一定露出一絲冷笑,雖然感覺被涮了一把,但也無所謂。
在管仲死前四十年時,終於登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位置,成為了齊國的國相,他將有四十年的時間實現自己的抱負,這一點他比許多人幸運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