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三分天注定(3 / 3)

可是人家如日中天,自己隻好打落牙齒往肚裏咽,可是人家就撿軟柿子捏,你能怎地!如今形勢比人強,其他家族在旁瞧熱鬧不怕事大,於是思前想後,決定一條道走到黑,臨死也要多拉幾個墊背的,不就是一萬戶嘛,我給,還偏偏挑了最富有的給了智伯。

智伯於是派人去堵魏家門口,你看人家都交了。

魏桓子駒噎在哪裏,最後想想,認了,表示認捐。

以地事秦,猶抱薪以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也!

智伯於是找到了趙襄子,趙襄子不幹!

趙氏家族幾經起伏,卻始終處在權力的核心,是唯一能與智伯相抗衡的家族,也是他唯一忌憚的家族,所以他才攜著德勝之威,還要先從軟柿子抓起,為的就是把趙襄子孤立起來。若是先從趙氏下手,趙氏登高一呼,韓氏、魏氏從旁煽風點火,那就難了,這該是智伯的政治智慧。

韓氏和魏氏見趙氏終於出頭,表示不要太開心,要看戲。智伯表示一切盡在掌握,於是找到韓氏和魏氏,表示之前募捐得錢我如數退還,咱們三家一起分趙氏那點dollar。

韓氏和魏氏聽後一拍即合,我們早就想這麼做了!

拉攏好所有人後,智伯表示趙氏太自私,人人得而誅之,於是率領軍隊,帶著韓康子虎和魏桓子駒去攻打趙氏,勢如破竹,將趙氏圍困在晉陽,大勢在握。

智伯以出色的權謀,將可能聯合起來對付他的三個家族分裂開來,手段十分漂亮。劉邦一邊洗腳一邊接待九江王英布,英布回去後氣得要自殺,但後來一看,自己吃的用的,跟劉邦一模一樣,於是轉笑為喜;韓信對項羽的使者說,漢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不忍心背叛他。

從這種意義上,智伯也一樣,他懂得用利益集結人,而這是大多數人最關心的。

智伯是開啟了戰國時代的人物,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又說,舍我其誰,我真心覺得,在那個年代,舍我其誰的該是智伯。

當然,趙氏一家從晉文公以來就風生水起,晉陽是家族封邑,經營了七十多年,固若金湯。聽聞智伯要帥軍過來,摩拳擦掌,弓矢糧草一應備齊。弓箭不夠,好說,當年建造宮殿的時候就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了,宮殿的柱子全是銅的,卸下來熔了鑄成箭頭。

雙方均是有備而來,自然戰況焦灼,長年累月的打。久攻不下,那就隻能出絕招了。

智伯的絕招就是水攻,水攻可謂是自古以來攻城的利器。那時候的城池大多都是依水而建,便與取水和排汙,考究點的城池也有相應的下水道。晉陽旁邊是汾水,智伯便讓士兵堵住汾水出口,壘高堤岸淹城。

其實水攻是個技術活,大致有兩種:

其一是在高地修堤之後蓄水,而後毀堤衝城,其二是將城的一麵圍起來,蓄水漫城。而之所以能夠蓄水的原因在於,河水是流動的,有其勢能。

晉陽城修的很堅固,累月的泡水也沒坍塌,隨著水位高漲,城中人又開始在城頭豎起擋板。自然浸城中不少水,大致相當於武漢哪裏的暴雨,出門的時候都得淌著水走。就這麼城中積水不少,連灶台都蹦出青蛙來了,但趙氏還是死不低頭。其實趙氏也不知道出路在哪,前途渺茫,隻是見識過智伯的手段,知道認輸就是一敗塗地,幹脆豁出去了,能拖多久算多久。

據說困了三年之久,趙氏也咬牙挺了三年。智伯撐不住了,軍心浮動,每天在這裏苦巴巴的等城破,看這樣子就算城破了也沒什麼好處可撈了。魏氏和韓氏吃了這麼多苦,冷靜的時候想想,自己算是為嘛,城破了分給自己的也是小頭,無故的讓智伯做大,實在是不願意再吃這份苦了。

眼看就要柳暗花明,趙氏撐不下去了,智伯誌得意滿之餘說了句“我今天才知道水能滅城”。

魏桓子一激靈,自己封邑旁邊也是汾水,韓康子也是一臉懵逼,我封邑門口也有絳水。在趙氏即將滅亡開始瓜分的時候,他們終於覺察到了智伯的野心,知道自己就是下一個,頓時憂心忡忡,最後放下成見,和趙氏暗中聯絡。

不過,智伯似乎覺察到了他們的不正常,旁敲側擊。韓康子表示,這肯定是外人的離間計。

智伯想想,確實離間計的可能大些,如今馬上就要贏了,他們反有何益。

然後一天夜裏,城裏城外的兵馬裏應外合,智伯毫無反抗之力,被人斬殺,一世英名付諸流水。